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2022-11-25 14:13: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欢迎阅读!
之中,活动,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育于活动之中

作者:丁国文

来源:《学周刊》2018年第22

要:新时期,小学德育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建构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有效德育模式,成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在学习前人经验成果和自我探讨摸索的过程中,我们初步建构起行之有效的 寓教于学科教学活动、校园集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小学德育模式,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有效模式;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2-012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2.080

新时期,小学德育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思考如何建构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有效德育模式。为此,我们在学习前人经验成果和自我探讨摸索的过程中初步建构起了寓教于学科教学活动、校园集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小学德育模式。下面,笔者对此简要叙述如下。

(一)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看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既面临着新的机遇,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欺骗欺诈等丑行有所蔓延。此外,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扭曲也给小学生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的影响。 (二)从儿童个体(发展)健康发展的层面看

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启蒙奠基的时期,此阶段的教育成效及其思想品德状况势必关系其一生的健康和发展。而现实的问题是小学生年龄小,分辨是非的能力差,教育的任务极其艰;同时可塑性强,又是一个难得的可教育黄金时段。但由于其年龄特征,单纯的说教,学生很难接受,即使做到一些,也未必全在学生心中生根。因此,如何创设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小学德育模式,来建构学生良好品德的教育课堂,就成为我们工作探讨与实践摸索的焦点。 (一)寓教育于学科教学活动

课堂上所有教学内容都具有育人功能,学生在掌握了教学内容中的真理知识体系以及人类文明中的文化教育价值后,就会以真理与价值为基础,积淀出以责任、奉献、和平等品德素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小学阶段,语文课程中很多课文都可以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素材。例如,北师大版的新教材中有这样一篇课文《池塘边的叫声》,这篇课文就教育学生要尽自己的能力为他人提供方便,教育学生乐于助人;而《峨眉山的铺路人》一文则渗透了要做一个默默奉献的人的教育……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一定要渗透思想教育。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辩论会铺路人傻不傻,小演讲我当环保小博士等等,让学生在辩论、演讲和表演的过程中,接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寓教育于校园集体活动

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集体活动,寓教育于学生活动中的德育效果是显著的,对学生的成长与良好品德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学校常规性、集体活动。在每周一升国旗、每天下午降国旗的制度中培养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意识。定期让学生到德育室参观,中国革命的成长历程”“腾飞的中国等生动活泼的直观画面会在学生心中留下烙印。

2.班级常规性集体活动。教师可以利用我国的一些特殊节日,组织一些班级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节日的选择上可以是传统节日、法定节日,也可以是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的诞辰或逝世纪念日,还可以是一些特殊历史事件的纪念日,如建党纪念日”“南京大屠杀”“七七事变等,开展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主题班会,也可以是演讲会,或者是手抄报等形式。

3.召开专题性的中队集体活动。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事件召开民族精神代代传等系列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4.自我个性化的随机活动。利用一些偶然事件的特殊情境,去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珍惜幸福的良好品德。因为没有切身体会,现在的学生很难真正感悟什么是幸福,回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体谅父母,不知道为家庭做事,身在福中不知福。鉴于此,我有意识地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些真实的偶然事件。 (三)寓教育于社会实践活动中

1.家庭生活体验。学生可以在家庭生活中体验很多角色,通过创设不同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不容易,从而促进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这种责任感的教育,是学校所有德育的基础,是学生全部美德的基石。

2.社会生活体验。通过不同形式来开展社会活动,对学生进行不同的道德品质培养。例如,环保日,可以组织学生去宣传环保,在宣传的同时培养学生自身的环保意识;助残日,让学生去帮助残疾人,让学生体验到爱的付出,体验到社会的关爱;清明节,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在缅怀先烈的同时,珍惜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我们发现: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行之有效的中队教育动,小学生的思想认知、情感态度以及行为习惯等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为促进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优秀的品德、良好的精神面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一)合作意识逐渐增强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逐渐学会了合作,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例如,通过简单的课本剧的表演,就使学生懂得了一起商量,如何准备,协调分工是多么的重要,独角戏是绝对行不通的。

(二)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要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例如,在放飞理想主题队会中,在如何装饰黑板的问题上,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才能,各抒己见,有的说画一艘帆船,有的说画几只展翅高飞的雄鹰,有的说画辽宁号航空母舰……

总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孩子们跑好了人生历程的第一棒,我们相信他们会在今后的人生跑道上,向着成功的终点越跑越好。

[1] (德)福禄倍尔著.孙祖复译.人的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 ; ;金生鈜.德性与教化[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ea98f6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