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与隐私保护

2022-12-12 00:22: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网络社会与隐私保护》,欢迎阅读!
隐私保护,社会,网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网络社会与隐私保护

作者:卞学明

来源:《神州》2011年第07

网络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在无形中侵害着公民的隐私权。在网络这个放大镜之下,世间万物,社会百态无处遁形。上至高官,下至庶民,无一幸免。人们总认为将事情公开、透明比遮遮掩掩要好,殊不知对隐私权的侵犯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极大的困扰。通过网络,普通人可能一夜成名,却也承担着巨大的社会压力。

由公众人物引发的隐私权担忧

几年前轰动香港娱乐圈的艳照门,涉及众多香港明星的隐私,一时间众明星的不雅艳照传遍大江南北,海内海外,令人瞠目结舌。各明星纷纷站出来表态,辟谣,以维护自身的正面形象。抵挡不住社会和舆论的强大压力,艳照门第一主角陈冠希逃往国外,并宣布退出香港娱乐圈。

男未婚女未嫁的成年人发生性行为于法律上并无过错可言,而婚前性行为在当今社会早已见怪不怪。只因为个人的一时疏忽,将个人隐私泄露,并通过网络被人熟知,从而一时走到了风口浪尖。如果没有网络,真的就没有所谓的艳照门

不可否认的是,网络的监督在反贪反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一旦有贪腐行为曝光于网络,群众的力量就体现出来。关于官员的个人作风,会有来自于各种渠道的消息进行铺天盖地的渲染。比如去年年初的广西某局长的日记被公之于网络,一时间点击量难以计量。 官员本身的违法犯罪行为,应该按照法律的具体规定进行定罪量刑。而实际上,官员的个人作风与法律无关,与道德有染的问题往往由于民愤过激而作为罪加一等的根据。同样,如果不是网络,韩局长的日记或许也不会广为流传,从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于是,在这个发达的网络社会中,人们有些害怕了。有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建议:私人照片不要存在电脑里,电脑坏了不要找人去修,不要写日记。或许,有人会反驳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身正不怕影子斜。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一名流落宁波街头的乞丐,因其衣着打扮的奇特风格,被人拍了一组照片发到网上,被广大网友称为犀利哥。犀利哥一夜之间走红,却也从此不再犀利。照片被曝光之后,不断有人找他合影留念,乃至警察也来询问他的状况。犀利哥从此东躲西藏,据一位与犀利哥很熟悉的市民转述,犀利哥跟他说,他不知道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最近总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找他合照,很多人关注他,这让他很害怕。他到处躲着别人,不知道还能不能过这样的流浪生活。

或许对犀利哥而言,多年习惯的流浪生活至少是不用这么提心吊胆的。可是这一组照片却真真切切地打乱了他稳定的生活。虽然最后犀利哥的结局是好的,他回到了亲人的身边,但不可否认的是,那一段东躲西藏的日子,仅仅是因为一组照片被发布到网络上。

网络社会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会,但是这种开放也是有限度的。人们在侵犯他人隐私的时候,已经完全不顾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不禁令人担忧。

我们要戴着面具上网吗

在发达的信息交流平台中,人们津津乐道于彼此获得的各种小道消息,不仅满足了人们窥探他人隐私的欲望,也逐渐成为新时代网民另类的消遣娱乐方式。不可否认的是,网民的好奇心,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公民的隐私受到更多的侵犯。有一项很有意思的调查表明,在畅销书市场上,名列前茅的竟然是盗墓类的书籍。盗墓类的书籍,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然而,窥私者亦被人窥。

有一次我在听林俊杰的那首《小酒窝》,一位朋友QQ弹我,问道:你也喜欢听《小酒窝》?我顿时一惊,心想,他怎么知道我在听这首歌。原来,我的QQ音乐上显示,我正在收听这首歌。不仅如此,如果用QQ播放器看电影,也会被好友看到,玩QQ游戏,也会显示您正在玩某某游戏。每时每刻都被他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情,并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于是我选择了隐身。

我又在百度上输入自己的手机号进行搜索,结果显示,我某次网上购物的结果,购物的时间很确切,购买的物品一目了然。某次我的手机丢了,在网上发布的寻物启事也赫然在目。 百度上曾见过这样一个问题,请问李眉是谁,回答是,某省某市某县某村村民。而近几年在网上兴起的人肉搜索更是将此发挥到极致。如果你想知道一个问题,去诸如百度知道这样的网上信息答疑平台,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帮你解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帮你去打听。 去年11月爆发的“3Q之争,不仅是两家公司的商业竞争,也引发了新一轮的公民对网络隐私的探讨。QQ声称自己没有侵犯公民的隐私,而是保护公民的隐私。而在QQ作出一个艰难的决定之后,如果用户的电脑上运行了360软件,QQ将自动关闭。试想,如果QQ没有扫描用户的文件,又如何知道用户运行了360软件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们在注册各种网络账号的同时,也在无意中泄露着自己的信息。有一项调查显示,中国老百姓平均每天收到3个恶意电话,每周收到15条骚扰短信、30封垃圾邮件。

保护公民隐私将何去何从

笔者不禁为公民的隐私权担忧。我吃饺子是喜欢配醋还是酱油,看电视是喜欢言情剧还是武侠剧,本来是私人的问题。可是在网络社会中,偏有人要生生闯入,去看你洗衣服是用肥皂多还是洗衣粉多。如果看不到,就去问你的邻居,甚至肆无忌惮地凿穿你的房屋。在现实生活中,隐私是一堵墙,在你的住宅中,你的生活都是隐私。而在网络世界中,一旦有人发布他人的隐私,将飞速地传播开来。在前网络时代,隐私在法律、政府、组织、个人的保护下,是相对安全的。一般而言,即使隐私被不恰当公开,由于传播的低效率,以及诸多把关人的存在,隐私信息不容易被多数人获得,个人受到侵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并不明显。但在网络时代,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侵犯隐私比保护隐私更为便利,侵犯隐私的成本也更低,行为也更隐蔽。而普通公民在保护个人隐私的过程中,奋力地挣扎和对抗则显得有心无力。

在发达的网络社会中,公民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将何去何从?在这样的网络时代,是不是人们做每一件事情都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了呢?是不是人们在行进的道路上举步维艰了呢?恐怕也并非如此。

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保护隐私权的重视也日益进步。当论坛的网络管理员发现论坛上有泄露他人隐私的帖子时,会及时删除,以保护他人的隐私。一大批的网民在面对他人隐私被泄露时,也不再是以往的清一色的娱乐八卦乃至冷嘲热讽,而是更理智地对这种泄露他人隐私的行为进行谴责。同时也希望这个领域的带头企业,能够做出表率作用,为维护公民的隐私尽心尽力,而不是为了与其他企业的竞争而视公民的隐私为无物,否则只能让公民本已脆弱的隐私权在受侵害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fc35758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1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