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课例分析

2022-03-28 01:44: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桂林山水课例分析》,欢迎阅读!
桂林,山水,分析

《桂林山水》课例分析

兰西五小邓辉

一、课堂教学部分环节实录

1激趣导入

A、同学们,你们爱旅游吗?都去过那些城市?

B、板画中国地图。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处很著名的自然景观你知道在哪里吗?(出示中国地图课件)广西“桂林”,是啊!桂林的自然风光很美,你们想去看看吗?“想”好!那就一起来欣赏桂林的自然风光吧!(出示课件)

C、刚才看了图片,谁来说一说桂林最美的是什么?是“山和水”。是啊!桂林的山水是很美。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陈淼写的《桂林山水》,看他是怎样写的,请打开课本翻到第11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A、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正音,把不认识的字注音。 B、学生自由读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文章是怎样写的,主要写什么?

3)课文是怎样围绕题目来写的,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C、检查读文情况。


3、学习第一段,背诵第一段。 1)全文都读懂了什么? 2)汇报学习情况。

3)课文是怎样评价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4)生齐读第一段,思考观赏能不能用欣赏替代。

5)在齐读一段读出对桂林的喜爱之情,然后引导学生背诵。 4、研讨到桂林旅游是先“水”再“山”?最后导出“山水相融”的第四段的学习

1)课文是怎样围绕题目来写的,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如此美丽的景色我们是先去游览山还是先赏水呢?学生讨论。确认文章有一段说明了山水的关系,引出第四段的学习。指名读,到背诵。

二、教学内容分析

«桂林山水»课文以舟行碧波上的所见,描述了一幅山水相映的桂林风光图。这篇课文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清新明丽的语言表现了桂林山水独特之美。同时,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分析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新课改更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课堂氛围,只有学生乐学,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因此,在课堂在中,我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提高。在导入环节,我先提问去过哪里旅游?提问是的c层学生,带动了他们的积极性,然后提问B层学生讲讲为什么喜欢去那里?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对本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在教学第四段的时候,我由第一段直接过度到第四段,先让学生讨论旅游路线,最后由A层学生确定找到文章的第四段就说明了山水之间的关系,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自我想象,自我感悟,形成自己的见解,养成主动探索的精神。通过创设情境、播放桂林山水的课件,使学生有身林其境的感觉,以便使学生极欲表现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从而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个性得以张扬,使学生享受到生活化的语文,给他们带来快乐。同时,本片段也重视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或模仿文中的句式、或自由表达,都为学生语言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实现了积累、理解、转化、应用的语言实践过程,为学生今后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065ee5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