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三衢道中_人教版

2022-09-28 02:18: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三衢道中_人教版》,欢迎阅读!
语文教案,古诗,下册,人教,年级



《三衢道中》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从词句入手体会诗人的心情变化。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大意。 2.结合词句体会诗人心情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入情入境。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 诗人笔下的春天。 二、解释课题 三衢山的路上。 三、介绍诗人

曾几,(曾是多音字)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今江西赣县人,徙居今河南洛阳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另外,其诗风格清淡,词意明白,语言流爽轻快,形象生动,内容多写个人日常生活,亦有抒写爱国抗金之作。著有《茶山集》

四、初读古诗,补充学法

1.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2.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

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衢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黄莺。 3.概述全诗大意

首句写出行时间,“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往往多雨,但现在却“日日晴”,写天晴,也是写诗人的愉快心情。天晴人心也晴,那么明睸,那么开朗!次句写出行路线。诗人乘船去游山去了,“泛尽”了舟,到了小溪的尽头,又换走山路——三衢山中之小道,其乐无穷,其雅无穷,其趣无穷。第三句写“绿阴”,山中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来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五、讨论探究

1.你能从诗中看出诗人心情变化吗?

1)“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很好,游兴愈浓。指导学生读出12句的,体会诗人的心情。

2)你明白“泛”和“尽”的意思吗? 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有些失望。

3)当诗人看到山路上绿树成阴,听到树上的黄鹂清脆的鸣声,心情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此时诗人的心情一定是—惊喜的) 2.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3.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心情的变化。 六、总结全诗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凡生活中的意趣。

七、拓展延伸

1.欣赏美丽的春色。(播放视频) 2.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 八、学生自己设计作业。

画、说、写、背、演、默、收集两位诗人的诗或春天的诗。

(设计意图:把代表老师至高权力的“布置作业”的权力下放给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了








课堂的主人。同时,学生还有选择作业的权力和自由,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自己设计作业的五花八门,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和其他各学科知识间的整合、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九、板书设计

时间:梅子黄时 天气:晴

三衢道中

活动:泛舟 山行 感受 绿阴不减

添得黄鹂四五声



初夏风景宜人

诗人心情愉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13150e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8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