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部编版八上第11课】

2022-07-06 18:02: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部编版八上第11课】》,欢迎阅读!
承天,夜游,注释,背景,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部编版八上

11课】



内容:【原文】【课下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课下注释】

10、选自《苏轼文集》卷七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文学家。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11【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1078-1085 12【念】考虑,想到。

13【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 14【相与】共同,一起。 15【中庭】院子里。 16、【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17【藻、荇】均为水生植物。 18【盖】大概是。 19【但】只是。

20【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澈透明,仿佛有藻、荇交其中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作者】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进士。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等。 【背景】

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 【主题思想】

作者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所见的月下美景,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1d59354ac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9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