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上复习题

2022-04-01 02:23: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学理论上复习题》,欢迎阅读!
文学理论,复习题

本文档为精品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下载支持,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谢谢支持!

文学理论复习

一、填空

1. 艾布拉姆斯镜与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读者

2. 文学理论的任务: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3.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分支)文学哲学文学理学文学社会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

学信息学文学化学

4.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主要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黑格尔费尔巴哈

5.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是在批判的继承欧洲丰厚的美学诗学理论遗产,同时总结当时的社会实践

文学创作实践,特别是总结处于萌芽状态的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文学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产生而形成的。

6. 唯物史观的创立出自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7. 1857〈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首次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并深刻阐明了艺术

产的内涵

8.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9. 文学的批评标准: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标准。

10. 美学史上,首先提出“美的规律”问题的是被称为德国“新文学之父”的莱辛。 11. 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史上,首次提出批评“尺度”即批评标准问题的是恩格斯

12. 列宁1905年发表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第一次响亮的提出了文学事业“为千千万万劳

动人民 服务的口号。

13. 列宁认为,文学创作事业应成为整个工人阶级先锋队所开动的一部巨大的革命机器的“齿轮和螺丝



14. “二为”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15. “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6. 文学话语五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17. 索绪尔的语言理论:语言分为语言系统言语

二、名词解释

1. 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解释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理论是指研究有关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原理、原则的一门学科;文学批评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所作的研究、分析、认识和

1


本文档为精品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下载支持,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谢谢支持! 评价;文学史是研究文学发展历史的科学

2. 文学理论:是指研究有关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原理、原则的一门学科。是文

艺学的一个门类。它的研究对象是文学文学活动;文学理论是从文学活动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其揭示的是文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具有科学性;文学理论研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 文学活动:是一个由生活、作家、作品和读者等要素构成的多环节活动。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主

体,读者和批评者是文学的接受者、鉴赏者、批评者、再创造者。作家根据生活素材创作出文学品,经过读者和批评者的阅读和接受,完成文学活动过程。

4. 艺术生产论文学活动的两个层面: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

文学消费过程。其内涵有二。一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比较,并不转职每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二是专职在资本主义法杖时期,一切艺术生产视为资本创造交织,一切艺术品都具有商品的属性。

5.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意识,又具有审美的性质。

中国的文艺学者钱中文、王元骧等在20世纪80年代的初、中期从反思“文学为政治服务”口号的失误,寻求从审美的视角来探讨文学的性质,得出了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或“审美反映”的结论。

6. 列宁提出的“两种民族文化”观点:在每个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一种是反动阶级所代

表的腐朽、反动文化,一种是具有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成分的先进文化。

7. 话语:是指特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

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8. 话语蕴藉文学以一定的话语形态去蕴含多种复杂意义,或把多重复杂意义蕴含在一定的话语形态

之中;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放入蕴蓄深厚而又有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

三、简答

1. 马克思文艺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历史背景:19世纪40年代时期,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以及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A 文艺复兴之后,资义在欧洲逐步兴起。到19世纪上半叶,欧洲资义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资

义第一次工业革命不禁席卷欧洲,而且开始向世界扩张;不仅极大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引发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深刻变化。

B 义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经济危机在资义国家频发;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日益

突出。资义的内外部矛盾引发国际性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殖民掠夺,民族矛盾激化,反殖

2


本文档为精品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下载支持,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谢谢支持! 民斗争风起云涌。

C 义发展的现实反映到理论中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思潮。19世纪40年代在文学领域出现

反应资义内外矛盾的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并随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产生具有社义倾向的文学。但这些仍无法从根本上回答文学发展的时代课题,所以其应运而生。

2. 文学的产生,劳动说。

原因:A、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人是在这种劳动中生成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B、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史前人类在集体活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感情等,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 C、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D、劳动制约了早期的文学形式。早期的文艺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与劳动有关。 3. 文学发展中的平衡与不平衡。

(一)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在总体上具有平衡性。 (二)文学发展在社会发展之间在局部上又具有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的表现:A\某些文艺体裁只能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兴盛,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成为了过去。B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总是同步的,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

原因:A文学发展在受到物质生产的根本性制约的同时,也会反过来对其产生一定的作用和相互作用,并体现出一定的独立性。B、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对于文学发展地推动,要经过一些复杂的中介环节。在诸多中介环节中,有四方面尤其重要:政治治乱、社会心理、文化变革、各民族文学的相互交流。

4. 关于文艺的“源”与“流”的关系。

过去的文艺作品不是源而是流,是古人和外国人根据他们比地所得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出来的东西。 作家艺术家可以而且应当对过去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加以继承和借鉴,但这并不能代替自己的创造,也不能代替生活的源泉,因而真正的艺术家还是因当更多地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1f33cf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