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后女性社会地位分析

2022-12-26 00:28: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日本战后女性社会地位分析》,欢迎阅读!
日本,战后,地位,女性,社会

日本战后女性社会地位分析

摘要:二战后,日本迅速发展,各个行业呈现繁荣景象,女性参与社会劳动的数量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高等教育,走进职场与男性共同参与工作,但是女性社会地位并没有显著提高。在20世纪7080年代女权主义运动席卷全球后,世界各国女性地位或多或少有所提升,在日本,长久以来受儒家文化影响,“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早已根深蒂固。所以整个社会是一个以“男权”为主导,将女性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女性地位低下。

关键词:日本;战后;女性;地位 一、研究状况

近年来对战后日本女性社会地位国内学者研究并不多,并且以文学艺术领域探究为主,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的张建立教授所写的《文学与影视作品中的当代日本女性》①,文章指出,女性权益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日本文学艺术界关注的焦点,作者列举了近十年芥川奖获得者,发现女性作者获奖率远远高于之前。作者通过以上分析探讨了日本女性地位、女性权益等问题。但是这种研究仅局限于文学艺术领域,在其他领域的研究仅零星见于少量文章和著作。例如湘潭大学谢桂花的硕士论文《从就业看日本妇女社会地位的变迁(1945-1991)》,作者主要从女性的就业方面探讨日本女性地位,分析二战后日本女性的就业情况。作者认为日本女性就业率不断提高体现了女性地位的增加②。再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4月出版的《当代日本女性劳动就业研究》,作者赵敬先对当代日本女性的就业状况和特征进行论述,分析家庭生活、社会政策对当代日本女性劳动就业的影响,书的结尾作者对日本女性劳动就业问题的未来发展走向进行了展望③。从国内的研究情况来看,大部分集中在对日本女性就业情况的研究,以此说明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但是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僅体现在就业方面,笔者认为还体现在多方面。并且日本女性社会地位并不如大多数作者认为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男女平等,当代日本女性已经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实际上,日本在提高女性社会地位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日本女性现状

在《2013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日本较之前下降4位排名105,该报告的目的是研究一个国家在经济等范畴内男女间的差距。二战后因为经济的发展,日本女性社会地位有了显著的变化。战后女性就业率显著加,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爆发女性工作运动,大量的女性要求走出家门,拥有一份工作,这样的情况在日本经济危机时期也没有中断。1999年,日本从业女性达到2632万,约占整个劳动力市场的40%。但是高就业率并未给日本女性带来更稳定的生活,女性社会地位并没有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女性工作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一种补充性工作,根据日本1995年统计,女性占据了大部分低薪岗位。工薪女性在不同收入段中所占的比例和人数如下:


但是相比之下男性职员的工资却远远高于女性,直到1997年日本女性的年平均工资也只达到男性年平均工资的62%。实际上女性和男性同工不同酬,女性就业歧视,女性晋升无门等问题一直是阻碍日本女性发展的因素,众多的日本女性要不选择隐忍默默工作,要不选择回家“相夫教子”做一名家庭主妇,这种性别不平等的状况直到1972年日本政府制定《劳动女性福利法》之后才开始改善。该法对妇女的妊娠、生育、体能等都做了一系列的保护规定,而1985年修改的《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法》则真正在法律层面给予男女平等的就业机会,但是法律的制定并未使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消失殆尽,在法律颁布十多年后男女之间的就业差距依旧存在。2000年日本首相府的男女共同参与推进本部发布了《男女共同参与计划白皮书》,书中明确写道:“日本的女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展现,虽然女性在全体劳动力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有所提高,但从国际上看,男女劳动力比例的差距非常大。日本仍无法给予女性同男性平等竞争的机会,女性参与决策的途径仍非常有限。”④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1983年的调查显示:全日本约有三分之一的职业女性,即650人从事非全日制的工作。对于日本女性来说年龄越大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人数越多。非全日制工作报酬不高,并且工作时间长,收入不稳定,也没有社会保险等,但这类工作却提供给众多想要自食其力的女性一个就业的机会。近年来,关于日本性别分层的研究激增,许多研究表明,日本的就业制度体现了高度的双重性,在性别分层的产生和扩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双重性一方面与企业规模有关即大约三分之一的男性和女性员工受雇于大公司,但大多数人受雇于收入较低的小公司或家族企业。双另一方面涉及到正式与非正式之间的区别,临时工、小时工或兼职都属于此。虽然大多数男性和女性都是正式员工,但女性—尤其是已婚女性—成为非正式员工的可能性要比男性大得多。即使在大公司里,正式员工和非正式员工之间的区别也存在。大公司的正式员工享受长期(通常被错误地称为“永

久”)雇佣的福利,而非正式员工享受不到这些福利。由于女性比男性更难成为正式员工,妇女获得长期就业机会和按资排薪制度的机会更少。这两种形式对日本女性劳动力市场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

在日本女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日本女性大学入学率却在世界排名靠前,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一个统计,统计了近半个世纪日本男女入学率。⑤战后日本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并且在1990年女性的大学入学率超过男性,达到37.4%,而高中入学率从战后仅有37.7%199597%,基本完成了女性全员入学,这一现象表现日本在教育方面女性和男性机会是均等的,并且可能要高于男性。二战后大多数女性接受良好的教育,她们比自己的母辈更渴望获得社会认可。许多女性为了延长自己的职业生涯而选择晚婚晚育或者不婚不育,由此又产生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少子化”。传统的日本社会观念认为女性结婚后就要回归家庭,做一位家庭主妇,辞去婚前的工作。但是受现代教育的新女性越来越多的想要打破这种观念,在家庭之外体现自己的价值。在越来越多的知识女性走入职场后,政府部门却没有相关政策措施保障女性职工的权益,女性想要维护自己在职场的利益,只能选择牺牲家庭生活。而面对“少子化”,日本政府却还按照战争时期的政策,宣传多生多育,树立英雄母亲形象(指抚育孩子多的女性),鼓励女性“回到摇篮边”。但是却没有切实有效的政策保障,压力依旧在女性身上。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206fdd647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4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