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培养

2023-02-27 18:33: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培养》,欢迎阅读!
幼儿,意识,规则,培养,行为

幼儿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培养

3~6岁的孩子,正处于他律道德阶段,也称为“道德实在论阶段”。这个阶段孩子认为规则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是由权威所给予的,而不理解规则可以经过集体协商来制定或改变。在评定是非时,总是抱极端态度,或者是好或者是坏,按是否遵从权威来判断是非。判断行为的好坏完全根据行为的后果,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

皮亚杰认为,应该让孩子在同伴交往中逐渐形成“合作”“公正”等观念,使孩子懂得,规则是大家共同制定的,是可以修改和重新制定的;人不应该出于强迫和无奈,而应出于自愿,为维护人际关系而遵守规则。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逐渐走出这一阶段,向自律道德过渡,真正地内化规则、遵从规则。家长要根据孩子道德认知发展的年龄特点,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一、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 制定规则的时候,要让孩子参与进来,要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可执行性。不然指定的规则过于苛刻,孩子根本完成不了,就不好了。

如,家长和孩子一起出门,让孩子当导游,领着家长过马路,启发孩子说出:红绿灯要遵守,要走斑马线。让孩子身体力行,他接受起来会很容易。

二、家长以身作则

年幼的孩子最擅长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模仿。父母平日里做人做事,要言出必行。给孩子制定的规则,父母首先就要遵守,孩子看到父母都严格遵守了,他也会自觉遵守的。

比如说,家长要求孩子不能玩电脑游戏,而家长自己却痴迷网络,这样就会影响孩子,所以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非常重要

三、规则要表述明确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理解能力不同,家长们在制定规则的时候,一定要把规则讲清楚,孩子表示理解明白了即可。

比如,当你发现孩子边看电视边吃饭时,你不应该对孩子说:“你快点吃!因为你要求他“快点吃”,他会理解为“加快速度,狼吞虎咽地吃”,而不能正确理解你的意思是让他吃饭要细嚼慢咽,不做别的事情。

四、定期检查,及时表扬和提醒

要形成—种监督和奖励机制,充分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当孩子遵守规则并表现良好时,可以表扬和奖励孩子;当孩子想要放弃或要违反规则时,要及时提醒孩子遵守规则。

孩子的成长,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教育,规则意识首先是在家庭中萌芽发展的。因此,家长们应当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我们共同努力,家园合作,帮助孩子完成“他律”到“自律”的过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27223c11a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