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来的创造性

2023-06-21 23:03: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玩出来的创造性》,欢迎阅读!
创造性,出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玩出来的创造性

作者:黄秋燕

来源:《教育界》2013年第01

读完理查德·费曼的科学传记《别闹了,费曼先生》,不得不感叹他是将玩与创造高度统一起来的人,是一位当仁不让的科学大玩家!

理查德·费曼是曾经的美国加州理工学物理系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参与过美国曼哈顿计划的核心研究团队。按照我们固有的思维方式,这样一位科学巨人肯定是生活严谨,成天呆在实验室搞研究,时常表情严肃的学者。但实际上翻开他的传记《别闹了,费曼先生》之后,书中鲜活生动的案例就把一个既玩物理学,又玩舞蹈、玩裸体画、玩玛雅人的天文学、玩锁、玩收音机、玩化学配方、玩……的天才小飞侠呈现在我们面前。读完整本书,我不由得感叹:创造性原来是可以玩出来的!孩子其实可以玩出创造性!

在不久之前阅读黄全愈先生的《素质教育在美国》时,就一直在思考孩子的创造性是教出来的还是玩出来的。作为一名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玩、游戏是孩子最基本的活动,而我当然也更愿意孩子能够快乐、主动地获得发展。但是面对如何让孩子在玩当中获得创造性、发展创造性的问题我一直找不出清晰的答案。读完《别闹了,费曼先生》,我豁然受到了启发——我们可以通过解答什么是创造?”“什么是游戏”“如何保证孩子玩出创造性?这样几个紧密相连的问题而知晓答案!

一、创造是打破常规以产生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的活动

黄全愈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中指出:所谓就是打破常规,所谓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包括方法、理论、产品、事物等。创造必须具有两个要件,即打破常规,把天花乱坠的想入非非成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由此看来,创造可以被认为是打破常规以产生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的活动。而我们结合《别闹了,费曼先生》一书,就可以发现创造性活动通常存在如下的一些特质:

首先,创造性的活动必然是需要有打破常规的改革与探究。费曼先生小时候在自己姨妈经营的旅馆里打工时因为自己每次离开房间都忘记顺手关灯,屡屡触犯旅馆的规矩,于是就利用由绳子和重物设计了开门就能开灯、关门就能关灯的小机关;在厨房帮忙时,想出了切豆荚、切土豆的好主意……在这本书上,我们可以看到费曼先生在好奇心与探究兴趣的驱使下,进行了许多创造性的改革。

其次,在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时要求参与者具有顽强的毅力和决心,一直坚持、专注于自己的改革和探究。费曼先生热衷于猜谜,是一位猜谜高手。而使他成为高手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在面对谜题时,费曼先生有一股不服输的死劲。在每次解别人考他的集合和高等数学题目时,他都会花时间来找出答案,并且不解开那些谜题便不罢休。在开锁英雄惜英雄的故事里,他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不罢休地想办法开遍了碰到的保险箱。费曼先生的每一次探究都以顽强的毅力和决心去追寻解答。

再次,创造性的活动要求通过不断地尝试和实践来产生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费曼先生在麻省理工学院时,同学们因为费曼的表演而有了不管怎么转动曲线尺,所得的每条曲线最低点的切线一定都是水平线的新发现,并为此而兴奋莫名,但其实这是他们早已学过的微积分上的知识。对我们来说,其实很多人都不是透过了解而学习,而是靠背诵死记或其他方法。因为没有尝试和实践,所以所获得的知识变成了不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 二、游戏是创造性的活动

为何把游戏看成是创造性的活动?因为孩子在游戏当中表现出来的好奇心与探究兴趣、毅力与决心、尝试与实践,其实就是实现创造性活动中打破常规地改革与探究、坚持与专注、产生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这三个要求的必要条件。

在网上看到一则故事,叫《苹果里的星星》。故事中的小孩在幼儿园吃苹果时因为玩性大起,带着好奇心与探究的兴趣,突发奇想地把苹果横切,从而发现苹果的横切面是一颗星星。回家之后孩子想把新发现告诉父亲,父亲固守自己多年竖切苹果的习惯,告诉孩子我知道苹果里面是什么。但孩子仍坚持要把自己的发现让父亲知道,于是当场准备刀和苹果,拦腰切下苹果,呈现给父亲看——苹果里面确实有颗星星。在这则故事里,切苹果的事件对这个孩子来说是在玩中的发现,从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在游戏中表现的特质:别人都是竖切苹果,我横切会是什么样的呢——打破常规地改革、探究;面对爸爸回答我知道苹果里面是什么仍坚持要切给爸爸看的决心——坚持与专注;准备刀和苹果,拦腰切下苹果,呈现给爸爸看——果里面确实有颗星星——产生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分析这样一则故事,其实就是想说明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儿童在游戏中的行为体现着创造性活动的特质。 三、让孩子玩出创造性的保证

在《别闹了,费曼先生》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费曼先生的玩其实就是在进行创造,而孩子在玩通常也是因为他们在进行创造。费曼先生的故事也告诉我们,要让孩子玩出创造性就得做到如下两点:

第一,尊重游戏与创造活动的主体——儿童,变儿童的要我玩,要我创造我要玩,我要创造。在《别闹了,费曼先生》中,费曼的切豆荚、接电话等改革和创造均被老板否定,但是老板又想要求他做得快做得好,这其实是把老板个人的意志强加在了费曼的工作上,要费曼去做好做快。殊不知这样做正是在打压费曼自主的想要做得好做得快的创造。在游戏创造中,我们也应该向黄全愈先生说的那样,游戏与创造不是教出来的,不是让儿童被动地游戏与创造,而应该尊重儿童是游戏与创造的主体性地位,给予儿童游戏的环境和空间,给他们我要玩,我要创造的机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二,基于儿童游戏与创造的支持,变浇灌给儿童固定思维支持儿童挑战常规。在《苹果里的星星》这则故事的最后,这位父亲感叹:我这一生不知吃过多少苹果,总是规规矩矩地按正确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疑心过还有什么隐藏的图案我尚未发现!他其实就像我们当中的很多人一样,自己有着思维定势——“我知道苹果里面是什么”——我们总是以我们固定的思维经验来理解儿童的游戏与创造。在这则案例里面,这位爸爸虽有思维定势,但却没有完全抹杀孩子挑战常规的行动,所以也才看到了孩子印证苹果里面有星星的行动。因此,我们在如何保证儿童玩出创造性上应该做到的第二个转变是在孩子的游戏与创造中由给孩子浇灌固定思维转变为支持孩子挑战常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28c947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3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