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论多元文化视角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23-01-07 21:20: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文化概论论多元文化视角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欢迎阅读!
文化,传统文化,中国,概论,传承

论多元文化视角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一般表现为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等特点。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对待传统文化,一方面必须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另一方面必须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需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传统文化的传承,首先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文化传承问题不是一件机械性、工具性、程序性的事务,不是建几个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背几篇古经可以传承的,文化传承重在文化氛围的营造。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成人世界的言传身教。文化蕴含于日常情态中,成人创造了怎样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青少年就能接受到怎样的文化教育对此,构建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系统的教育可以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如仁者爱人、兼爱非攻、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诚信、敬业等伦理价值观念,渗透进人们的心中,化为人们的血脉,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规范和精神价值追求。

其次,传统文化的传承要注重保护文化载体,重视典籍的整理。一方面要致力于传统文化固有的“形”保存、保护,如经典文本、文物古迹、传统节庆、优良的民间习俗、民间谚语等文化遗产,使之继续发挥作为传统文化其“神”的载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总结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理念,如道法自然的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对其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和价值观念,及时反映和体现出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出的一些新思维、新观念、新取向,使中国文化更具时代特征和时代引导能力,使有“形”的文化遗产具有现代生命力。韩国申遗端午节给我们敲了一记警钟,对于各种物质、非物质文化保护的重要意义逐渐凸显出来。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需要我们对优秀的文化典籍进行整理,对文化遗存,对传统的民俗活动、表演艺术知识技能、节日庆典等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发现保护。这就是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的传承,我们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规划,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使之能够有保障地进行。

再者,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让传统文化更接地气,传统文化的传承要走进生活,让人民大众能听得懂,接受得了。在传统文化普及中,通俗性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学者讲得很理论化,大众接受不了,可能就根本不听了,反而起不到任何效果。于丹将《论语》《庄子》等经典,获得成功,就是非常好的例证。首先,她把经典通过自己的语言,搭建了一个声色情感色彩的立体话语世界,把古代经典变成了可以直接审美感知的对象,让观众可以发现汉语的语音之美和辞藻的华丽,如此赏心悦目。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的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在实践中



- 1 -


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不断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传统文化的创新,首先要理解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珍视本土文化的同时,亟待创新传统文化,采取多元化的视角,沟通融合其他文明,进而使得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名国学大师梁启超曾指出,只有尊重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再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方法,吸收外来文化,创造性的把传统文化理念融入到现代化之中,才能彰显出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要利用当前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各种机遇,借鉴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广泛开拓国内外市场。

其次,传统文化的创新应注意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对传统文化的形式加以创新。进一步挖掘古典文化、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制定扶持创新政策等成为我国繁荣文化产业的当务之急。如北京朝阳区在北京奥运会前夕巧妙地把本为中华民族的标志性人文景观与文化符号的兵马俑形象,通过中国传统灯彩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创造出兵马俑景观灯饰,起了中外游客的极大兴趣。“女子十二乐坊”将中国传统的乐器组合与现代流行音乐表演形式完美结合,使传统的经典音乐披上时尚的外衣,从而扩大其欣赏群体很快被广为接受,且叩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其音乐专辑一面市就创造了中国音乐唱片海外发行的奇迹。 再者,传统文化的创新应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媒介相结合,使得传统文化与科技相融合。 当今社会已进入资讯、信息时代,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传播速度快、无地域限制、受众面广等优势,文化创意产业通过这种区别于古代口耳相传、书籍传播的方式,可以利用文化创意产品将传统文化传播出去。如美国人根据中国古代民族英雄花木兰故事创意改编的动漫《花木兰》获得极大的成功,无疑是借助现代媒体传播浓厚的文化创意的一个典范。文化创意产业更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构建一个覆盖广泛、传输快捷、互联互通的网络传播体系。国人的思维方式,尤其是那些游离于理性和感性间婉转的表达和解释方式,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极具难度,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文化创意产业可借助科技段,如将传统文化制作为数码文化产品。利用数码产品的交互性、虚拟性和智能化、个性化特性提升传统文化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使得传统文化更容易被大众认同和接受。 此外,大学要充分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为培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科学技术能力的文化人才作贡献。我们大学生享受高等教育的同时,更应该明白我们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怀揣极大的热情去了解、推广、创新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神圣的使命。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30c01cdcf84b9d528ea7a9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