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言学考试资料

2022-05-02 20:25: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化语言学考试资料》,欢迎阅读!
语言学,考试资料,文化

文化语言学考试资料

1汉语作为汉民族文化的代码,其有深刻的民族文化的历史背景,试论述有哪些文化因素对汉语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20

2双语阶段结束后,底层语言不会立即死亡,而是缓慢地萎缩,试举例论述语言萎缩的情况 20

3简述汉语南方方言形成的历史层次 10

4什么是等意异字和叠义复合?举例加以说明 10 5语言接触后一把会产生什么变化?试举例说明 20 6关于钢铁,枪炮和细菌

1汉语作为汉民族文化的代码,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的历史背景,汉语同汉文化是同步形成和发展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至少有四个文化因素对汉语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过重要的影响: ()

汉文化起源的多样性。

中原文化时期,夏朝和商朝的建立标志着华夏民族的开始形成。这个时期,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华夏民族与北狄、西羌、东夷及南方百越等民族时有冲突,同时也有交流,因此,汉文化是华夏民族和境内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的综合体。 (二)汉字的一统作用 秦统一了汉字,使全国“书同文”,最终把我国黄河和长江两大文化中心统一起来。尽管各地的人对同一个字还是说不同的音,但汉字统一了全国的书面语,际上也就是统一了古汉语和汉文化。同时,由于汉字符号的表义性使汉字表示的语素意义长期稳定,从而使汉语记载下来的汉文化作品具有长期稳定的延续性,这就形成了长达几千年的高度发达和统一的汉字文化。而汉字文化反过来也使汉民族的语言自古以来在长期发展中一直保持其稳定的延续性。 (三)佛教文化的融入 佛教传入中国,有史可考的时期大约在汉武帝征服西域之后,佛教文化自此渐渐融入汉民族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潮海陆并进,涌入中国,在北方更加上少数民族武力的推波助澜,佛教变成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到唐朝,教大盛,玄奘在印度求得重要的梵文经本,开始了三百年的佛经运动,从此佛学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成为中国文化核心的一部分。佛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四声理论的建立2、书面语口语话倾向产生3、大量借词进入汉语词汇

(四)社会分合和人口迁徙

从黄帝到清朝,中国境内曾出现过大大小小共八十多个王朝。割据和统一,依长江的南北对峙,北方王朝的南进等,分分合合的社会政治历史使社会动荡,人口迁徙。这样的结果对汉语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 .

退缩到宗教领域

中国历史上的犹太移民在放弃母语后,掌教的神职人员仍使用希伯来语诵读讲解犹太经文。 .


退缩到家庭生活中

四川省许多人数较少的濒临消亡的客家方言岛上的客家话 .

退缩到个人内部语言

思考问题、心算、自言自语等情况下使用母语 .

退缩到语言底层中

齐齐哈尔,在蒙古语里即达斡尔语里,齐齐哈尔可以理解为草原 富拉尔基,蒙语,意为红酒

松花江,松花为女真语,意为白色

牡丹江,来源于满语“穆丹乌拉”,意为弯曲的江 .

退缩到个别文化词汇中

地名一般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如闽南地区特有的石厝、高崎、溪墘、石塘、鼓浪屿。其中的“石”、“高”、“溪”“鼓浪”分别是专名,而“厝”、“崎”、“墘”、塘”、“屿”等是通名。 .

保存在文字里

流传在湖南省江永县上江好乡及其近邻一带汉族妇女中的“女书”,是当地妇女世代相传的一种古老文字。“女书”中有百越语底层遗留。这种文字记录的是汉语江永方言上江好乡及其近邻一带居民的传统土话。 3汉语南方方言形成的历史层次分为四个: 1

吴语与湘语。古越语与古吴语合流,是现代吴语的前身。古吴语和古楚语相差不大,安史之乱后移民涌入,吴语湘语更趋相同。 2)粤语。中原汉人足迹及于岭南,又有军队驻扎,古粤语由北方汉语和楚语、越语融合而成。3)闽语。西晋“永嘉丧乱”后,移民的方言和古闽语以及土著语言逐渐融合成闽方言。4)赣语与客家话。永嘉丧乱形成了赣方言的雏形,安史之乱分化出早期客家话,在吴头楚尾形成了赣语,同源异流的客家话形成了客家方言。5)平语。北方方言侵蚀南方方言的产物,是南北方言融合的结果,与广东话类似。

4 等意异字:两个字的意义相同,但字形不同。举例:偷,窃。坏,孬。繁,荣。 叠义复合:是指由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单音词为词根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如资财、灾害、战斗、治理、尖锐、和谐 5 .

语言的同化

外语进入作为一种语言入侵,本国语言间的取代就称之为语言同化。在两种语言的碰撞中,两者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有着相互的吸纳与融合。其实外语和汉语也有同化的趋势,比如现在出现中国造的单词的ungeliveable,翻译成不给力,就体现了语言的同化,就是互相吸纳融合。 南北朝以来前后入主中原的鲜卑(北魏)、契丹(辽)、女真(金)、满族(清)诸族,入主中原后逐渐与汉族杂居,他们的语言也逐渐融入汉语。 .


语言的借用

汉代以后从印度借用佛教用词(佛,菩萨,罗汉,塔) 元代时借入蒙古语词(胡同、站、蘑菇)

借词:又称外来词,指语音形式和意义都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借词不仅引入了新的外来概念,还引入了外语的音义结合关系。沙发 克隆 酒吧 基因 .

语言的杂交

印度英语将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与本地单词和句法以及词组的直接翻译相互渗透融合。

一个“chaddi buddy”(字面意思:内衣朋友)指的是你从小时候就认识的人;“kabab mein haddi”(字面意思:印度烤肉串上的骨头)指的是旁观者清的第三方;一个“enthu cutlet”(字幕意思:一个热情的炸肉圆)意思是一个过于真诚的灵魂。然而也有一些从地方、亚文化地区甚至居民区出“Talking-shalking” 爱; “Sandra from Bandra”是对孟买天主教盛行的郊区的刻板印象;“Send it”指的是水烟壶。 .

双语或双语现象的产生

双语指当不同民族长期生活在同一地区,交际的需要必然会使他们各自学习对方的语言,许多人成为双语者,被融合民族的成员一般会讲两种语言。双语现象是两种语言融合的相持阶段,是语言融合中的必然现象,是两种或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必经过渡阶段。

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可以讲两种语言或方言。景颇族使用景颇语和载瓦语。

双语或多语国家:指世界上有些国家官方规定它们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官方语言。

如加拿大:英语和法语

比利时:荷兰语,法语,德语

新加坡:英语、华语、泰米尔语、马来语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31c19a6195f312b3169a57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