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教案

2022-08-11 10:37:3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寻隐者不遇》教案》,欢迎阅读!
寻隐者不遇,教案

《寻隐者不遇》教案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2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插图理解“不知处”和“意欲”的意思及诗句的含义。

3 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诗中意境及隐者的高洁品格以及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感受人物鲜活形象,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4 学习将古诗改写成文。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积累了很多古诗,今天,我们又来欣赏一首诗。(出示《题李凝幽居》图片)你欣赏到什么古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谁来介绍一下?本首诗中,他苦吟的是哪句诗?

2、今天,我们再来欣赏推敲贾岛的另一首古诗。[古琴悠悠,播画面,远山、松林、碧潭……宁静的画面上出现《寻隐者不遇》的诗句。]

3、能与老师一块儿轻声朗读这首诗吗? 二、释诗题,知诗人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这首诗的题目,推敲推敲,理解它的意思。〔寻,寻访。隐者是什么样的人?(古代隐居山林的人,一般都是有学问的贤士。)遇,遇到,碰到。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诗人贾岛寻访隐者没有遇到)

2、再读诗题,这次,你带着什么感情读?(崇敬、失望) 三、初读感知

1、这首诗同学们积累过,都会读会背诵,可是要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有一定难度,谁来展示自己的朗读?指名朗读。


// /采药 /此山

/不知/ (生边读师边划出诗歌的

停顿、重音) 2、分组读,齐读。

3、初读了古诗,你知道诗中涉及了哪些人物?

四、精读古诗

1(出示插图)那么,图上画的这两个人是谁?(诗人和童子) 2、诗人是在哪里碰到这个童子的?从诗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松下”指出了事情发生的地点,也是隐者的隐居之地。为什么作者要写“松下”而不写树下或其他的地方呢?我们一起来推敲。出示“青松”一诗,你一定能找到答案。我们知道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古人写松树大多是为了表现什么?(表现孤傲高洁的品质)诗中是为了突出谁呢?(隐者远离尘俗的风骨)

3、这个童子与隐者是什么关系?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4隐者采药的地点你找能到吗?这是怎样的一座山呢?理解“云深”(山深云雾浓),因为云深所以——“不知处”。

5、请同学们认真默读古诗,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诗

中的人在说话,也就是对话)他们在问什么?说什么? 6你怎么知道贾岛这样问?

小结:通过童子的回答,这首诗中哪些是童子的回答呢?我们来对读一次,师是诗人,你们就是——童子。同学们,你们真会揣摩,通过童子的回答能推测出贾岛在问什么。明明三番问答,贾岛采用了以答含问的手法,把诗精简为二十字,可见他在谋篇布局上的推敲真了不起。

7、来,我们同桌对叙,指名角色扮演,注意礼貌。

8诗中涉及了三个人物,哪个才是是这首诗的主角呢?从哪里

看出?(看诗题你一定知道)


四句诗对隐者没有一丝一毫的明确交待,其身份、气质、品格等等,都深深地隐在诗句的背后,你能诗句背后的意思吗?找出关键词。深入一想,诗中的古松、白云、青山、童子、草药,哪一样不与隐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呢?他身居云山,远离尘世,与青松做伴,与童子相依,采药为生,济世活人,其超凡的隐者身份,高古脱俗的气质,闲适高雅的品格,在含糊其辞的诗句之中,在隐隐约约的画境深处,飘然显现。可见,写人不见人,却又在字里行间飘忽闪现,真是妙啊!

五、悟诗情

1、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还贵在善于抒情。让我们再细细品读这首诗,从中你还能读出诗人在问答中的情感变化。 1 先,我们看这个“问”字,当贾岛去拜访隐者时,是怎么的

心情?一个问字,就透露出诗人饱含仰慕之情,他满怀希望而来。(板书:问 满怀希望)

2 时候交通不便,诗人千里迢迢前来寻访隐者却听童子“言师

采药去”,诗人心情如何?答非所想,不遇隐者,满怀的希望一下子坠入失望,感情起伏跌宕,真如从沸点降至冰点。(板书: 不遇 失望)

3 得知隐者在山中采药,“只在此山中”,这时如果进山寻找,

有没有可能遇上?这又使失望之中萌生了了什么?一丝希望:隐者没有远去,或许还有见面的可能。(板书:可遇 一线希望)

4 是,当听童子说“云深不知处”,他一阵茫然看,云海漫

漫,深远飘渺,隐者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此时,他又是怎样的心情?(板书:难遇 彻底失望)

是呀,满怀希望去拜访隐者,结果失望、又怀一线希望,最后彻底失望,一问一答,几起几伏,曲折、尽情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波澜。你们能再次通过童子的回答体会到诗人心情的变化吗?

2、我们再来演一演这首诗的情景,注意人物的表情和心情的变化。评价。

3、诗人以答代问,六句话简化成三句,而且一波三折,很了不起,同学们的表演也像这首诗一波三折,这是很难做到的,真不简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471b96af111f18582d05a2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