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设计说课稿#(精选.)

2022-04-09 03:04: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杨氏之子》教学设计说课稿#(精选.)》,欢迎阅读!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精选

word.

《杨氏之子》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杨氏之子》。 一、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谈一谈对教材的认识)

本单元是以语言的艺术为专题选编的课文,旨在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读悟,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积累语言。

《杨氏之子》是一篇精读课文,出自《世说新语》,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主要写了一个九岁孩子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选编这篇课文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让学生感受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初学文言文,在课文的朗读和理解上都有一定困难,这节课的关键在于通过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明白、读出语言之妙,习得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会写梁、惠、诣、乃、曰、禽6个生字,会认惠、曰、禽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3、能根据注释理解句子,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人物应对语言的巧妙。(难点) 其中,第二个目标是教学的重点,第三个目标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法学法设计:(综合上述,本节课主要选取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1、文白对读法 2、朗读品悟法 3、情境教学法

四、创新点:(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更为重要。所以,本课教学的创新点是:)

为核心,搭建文言文教学基本框架。,按照分层递进的教学思路设计为: 激趣引破题意,文白对读——识文言,断句细读——读明白,品读感悟——读出妙,情境表演——趣中诵,迁移运用——思未止

word.


word.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具体实施是这样的:) (一)、激趣引入——破题意

上课伊始,直奔主题,让学生猜想杨氏之子是什么意思。让学生联系生活,某氏之子(女)让学生作自我介绍,使得课未始,兴已浓

(二)、文白对读——识文言 教师首先出示白话文

【白话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提出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文章主要内容,为学生读通文言文,铺设台阶。

然后教师课件出示《杨氏之子》文言文,【文言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让学生在对比中去读去思。这种文白对读的方法,既降低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受到文言文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

(三)断句细读——读明白

在这一环节教师重点做好引导学生习得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一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这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要求。

二是,重点指导读音和断句

在交流展示初读时,重点做好两个方面指导。读音方面,指导 两个多音字。断句方面,重点指导两个句子:

1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帮助学生借助动作来读好停顿,此/是君家果。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通过让学生理解家禽古今不同的意思,正确停顿。 最后出示:带有断句符号的文本,通过合作对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达到读得正确流利,富有节奏。

word.


word.

【文言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四)品读感悟——读出妙

语言表达的艺术和人物特点只有在品读之中才能充分彰显。针对本文,教师指导学生品读时:一是读中品出杨氏之子的热情有礼,如:为设果”“夫子”“未闻等。二是读中品出杨氏之子的才思敏捷和对答之妙,如应声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五)、情境表演——趣中诵

感受文言文的音韵美、节奏美是标准的要求。为了将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鲜活的人物形象,鼓励学生运用肢体语言表达九岁”“甚聪慧”“等(教师动作演示)。达到记忆文章熟读成诵目的。

(六)迁移运用——思未止

为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在语言实践中内化语言。教师用文中来的客人是孔夫子,如果换作黄夫子、白夫子如此说,你又该如何妙答?让学生进行小练笔。这样使得课虽终,思未止。

附: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

10 杨氏之子(儿子)甚聪惠 孔君平:此是君家果。 杨梅 杨氏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雀

此板书能呈现课文重点,回顾中心的作用,同时又使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能让学生一目了然。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设计与思考,恳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 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word.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474b3b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7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