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教学设计

2022-10-01 18:0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曹刿论战 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论战,教学设计,曹刿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主备人:王亦凡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与特殊句式,理解词语古今意义的差别。 2. 学习文章的精妙笔法,逐步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 感受古人的政治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教学重点:

1. 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与特殊句式,理解词语古今意义的差别。 教学难点:

1. 学习文章的精妙笔法,逐步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谈话导入

曲阜是历史文化名城,2700多年前,在曲阜北部的长勺,齐、鲁两国交战,史称齐鲁长勺之战。在这场战役中,鲁国以三万兵力战胜齐国三十万大军,以弱胜强。《左传》中对此次战役有专门记述,作为生活在鲁国这方土地的我们,更是倍感自豪。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曹刿论战》

【设计说明】背景导入,知晓历史上本次战役“以少胜多”的结局,激发本文的学习兴趣,为探究作战成功的原因做铺垫。 (二)梳理字词,理解文意

1. 齐读文章。要求: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得用心。 2. 理解文意,联系所学,说说发现或疑问。 单元学习提示中特别强调:联系学过的文言诗文,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注释理解文意,并联系所学,说说你的发现或疑问。 1忠之属也。

出示常用的义项:连接;,嘱托;归属;类;部属。 思考:忠之属也中的,属于哪个义项? 2)对文中出现的进行梳理。 3)辨析下列词语古今意义的不同。

鄙、间、牺牲、狱、可以、再。 4)注意句译










【设计说明】注意一些词类的特殊意义和用法,积累实词,理解文本内容。

3. 用曹刿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

【设计说明】转换人称视角,复述课文。 (三)曹刿战,理解人物

1. 出示问题:后人曾以《齐鲁长勺之战》作为本文题目,又改用《曹刿论战》,你认为哪个


题目更好?

【设计说明】破题,抓住文章主要人物,关注文章题眼“论”进行内容的分析。 2. 战前之

1)你从曹刿论述战前准备的语言中,发现了什么特点? 学生两人对话展示,教师指导。

明确:说明当权者目光短浅;同时透露了乡人对“肉食者”和国事态度的冷漠,这些都为鲁国能否抵御齐国埋下了一层阴影。

2)曹刿对鲁庄公提出的第三点予以肯定,读出这种肯定语气。齐读。 3)通过曹刿对庄公三评,可以看出曹刿什么思想? 明确:弱国要战胜强国必须在战前做好取信于民的准备。曹刿认为民心的向背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4)快速背诵法:抓层次,抓句式,抓关键字词。 3. 战时之 1)联系文意,未可”“可矣后补出曹刿论战的潜台词。给学生1分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分小组讨论。之后学生展示,教师评价。

2)通过对潜台词的补充,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曹刿?

明确:胸有成竹、善于把握战机,具有正确的战术思想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4. 战后之

1)率领鲁国以弱胜强取得战事大捷后,曹刿是分几层来论述取胜原因的呢?

明确:两方面。一方面:选择“彼竭我盈”的有利时机发动进攻,解释了为什么要等到“齐人三鼓”后才曰“可”;另一方面:选择敌人“辙乱”“旗靡”的时机乘胜追击,解释了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曰“可”的原因。 2)教师范读,师生共读。 3)教师总结:《古文观止》评注:未战考君德,方战养士气,既战察敌情,步步精详,著著奇妙,此乃所谓远谋也。 (四)提问质疑,了解《左传》 1. 学生质疑提问。 2. 了解《左传》。课文略写了战时的过程,而详写战前和战后的论战,这正是《左传》的风格。《左传》写战争,并不局限于正面的战斗场面描写,而是重在以历史家的卓越识见描述战争胜败的内外因素,达到微而显、精而腴的艺术境界。 【设计说明】关注写法,大致了解《左传》语言。 (五)感受强化,齐背全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4bc45a5f2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