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柳宗元《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2-07-20 02:1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诗歌赏析柳宗元《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
柳宗元,北隅,柳州,城西,赏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柳宗元 〔唐〕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释:①柳州:柳宗元当时被贬柳州。②楚客:指楚国诗人屈原;皇树:即橘树,屈原爱橘,曾作《橘颂》,赞美桔树。③木奴:指柑橘的果实;荆州:据《水经注·沅水》载,三国时荆州人李衡临死时对儿子说他把柑树当作奴仆,可以谋利。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期间,诗人在无奈之下种下很多柑树,“新”字写出柑叶的嫩绿,

“遍”字写出了柑叶的繁盛,用词精准。

B.颔联提及两个典故,一是以屈原作《橘颂》自勉来自比作者的高洁品行,二是以李衡的典故表明自己不以柑树谋取私利的决心。

C.颈联想象奇特,以“喷雪”形容柑树开花,以“闻”字把柑橘花开的形态和香味一笔写出,渲染出热闹的气氛,显得形象生动。

D.在尾联中,诗人说如果让他等到柑树成为柑林的时候,果实的滋味还能够供养他这个老人,暗藏担忧之情,唯恐贬谪的时间太长。

16.苏轼评价此诗“外枯中膏,似淡而实美”,平缓中隐藏着丰富情感。这首诗抒发了什么

丰富的情感?请作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片中“ ”两句诗通过赞扬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来表达自己坚持抗金的立场。

2 《次北固山下》写海面上朝阳升起,江南已有春天的气息的两句诗是 ”。

3 《逍遥游》说宋荣子“ ”,能认清内外荣辱的界限,但还未达到绝对自由的境界。 15.【答案】A

【解析】A项,诗人像屈原一样喜爱美树,所以A中的“无奈之下”是错误的理解,诗人是因为喜爱而种柑树,而且“新”“遍”也透露出作者的心情。 16.【参考答案】

17.①诗人抒发了对黄柑树的喜爱之情。从“新”可见柑树青翠,“遍”可见柑树茂盛、种得多,洋溢出诗人对柑树的喜爱。②抒发淡泊清高之情。用屈原的典故,表达与屈原一样秉持高洁品行;用李衡的典故,表达自己不像李衡一样谋利,而是淡泊宁静。③抒发被贬的伤感、孤寂之情。颈联与尾联想像几年后柑树开花,花香四溢,结








出硕果,用果林的热闹场面反衬出诗人的孤寂、落寞的境遇。④流露沧桑的自嘲之情(或者“流露对前途未卜的担忧之情”)。

感伤自己也许迁谪的日子要很久,要在这里呆到黄柑成林,自己还能亲尝果实味道。 【评分标准】概括情感词(意思接近即可)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任答对3点得满分。 【评分细则】

①喜爱表述为喜欢、怜爱、赞美之意可得分,无突出对象“黄柑树”,用“春天/景”等季节词代替不给分。

②淡泊、清高,任答一点得1分,表述为看淡名利、高洁等可得分。

③伤感、孤寂,任答一点得1分,表述为消极之意可得分,忽视“被贬”前提,导致缺乏情感缘由不给分。

④自嘲,表述为对前途的担忧、自托之词,找借口之意可得分。 【补充说明】:

①照抄B项内容,该要点得1分;照抄D项内容,该要点得1分。 ②题干考查情感内涵,不涉及手法,答出手法不作为得分点。 【诗歌赏析】

苏东坡曾说柳宗元的诗歌“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东坡题跋》卷二),能做到“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此诗正是这样一首好诗。

诗题点明写作时间是在贬官柳州时期。诗的内容是抒发种柑树的感想。开头用叙事语泛泛写来:“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首句特别点明“手种”和株数,可见诗人对柑树的喜爱和重视。次句用“新”字来形容柑叶的嫩绿,用“遍”字来形容柑叶的繁盛,不仅状物候时态,融和骀荡,如在目前,而且把诗人逐树观赏、遍览城隅的兴致暗暗点出。

关于自己对柑橘树怀有如此深情的原因,诗人这样说:“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原来他爱柑橘是因为读“楚客”屈原的《橘颂》引起了雅兴,而不是像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那样,想通过种橘来发家致富,给子孙留点财产。(事见《太平御览》果部三引《襄阳记》)心交古贤,寄情橘树,悠然自得,不慕荣利,诗人的心地是很淡泊的。然而透过外表的淡泊,正可以窥见诗人内心的波澜。屈原当年爱橘、怜橘,认为橘树具有“闭心自慎,终不过失”和

“秉德无私”的品质,曾作颂以自勉。今天自己秉德无私,却远谪炎荒,此情此心,无人可表。只有这些不会说话的柑橘树,才是自己的知音。这一联的对偶用反对而不用正对,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分别灌注到两个含意相反的典故中去,既做到形式上的对称,又做到内容上的婉转曲达,并能引起内在的对比联想,读来令人感到深文蕴蔚,余味曲包。

接着,诗人从幼小的柑树,远想到它的开花结实:“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几岁”、“何人”都上承“怜”字来。“怜”之深,所以望之切。由于柑树已经成了诗人身边唯一的知音,所以愈写他对于柑树的怜深望切,就愈能表现出他的高情逸致,表现出他在尽力忘怀世情。这一联用“喷雪”形容柑树开花,下一个“闻”字,把“喷雪”奇观与柑橘花飘香一笔写出,渲染出一种热闹的气氛;用“垂珠”形容累累硕果,展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但这毕竟出于想象。从想象回到现实,热闹的


气氛恰恰反衬出眼前的孤寂。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难道自己真的要在这里待到柑橘开花结果的一天吗?

尾联本可以顺势直道胸臆,抒发感慨,然而诗人仍以平缓的语调故作达观语:“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字面的意思是说:如果让我等到柑树成林的时候,它的果实滋味还能够供养我这个老人的。但这是托词,实际上的意思是感伤自己迁谪时日已久,唯恐延续到黄柑成林,自己还能亲尝。

这首诗的整个语调都是平缓的,而在平缓的语调后面,却隐藏着诗人一颗不平静的心。这是形成“外枯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的重要原因。

《唐诗鉴赏》

17.【参考答案】(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评分标准】每空1分,错、漏、多字均不给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516b132a2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d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