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学的关系“

2022-04-08 09:21: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学的关系“》,欢迎阅读!
环境学,文明建设,生态,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学的关系



什么是生态文明,我认为对生态文明应该有两种解释:一是从词源学意义上看,生态文明与生态野蛮相对,指的是在工业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不野蛮开发,不粗暴对待大自然,努力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认真保护和积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通常意义上被大多数人理解并广泛使用的生态文明含义,也是生态文明所具有的初级形态。在推进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我们现在努力建设的也是这个层次的生态文明。二是从社会形态建构意义上看,生态文明主要应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在文化价值观上,明确认识自然的价值,树立符合自然生态原则的价值需求、 价值规范和价值目标。第二,在生产方式上,转变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代之以生态技术为基础,实现社会物质生产的生态化。第三,在生活方式上,摒弃对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转而追求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生态的生活方式。第四,在社会结构上,生态化将渗入到社会结构的某些方面。

2012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由此,生态文明建设不但要做好其本身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更重要的是要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就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从而形成五大建设,又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理念、观点、方法。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方针,十八大报告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我所学的专业是环境工程,下面我就结合本专业来谈谈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学的关系。 环境工程只是环境学的一个分支,整个环境学有一种分法可以将其分为:环境科学境工程、环境管理、环境人文和环境社会五大类。环境工程在环境学的范围内可以概括为生产生活的末端处理手段,这对于整个生态文明建设而言显得有些局限,所以这里我都是站在环境学的角度谈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环境。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以某个中心事物相关的周围事物的总称。在环境学科中涉及的环境,其中心事物通常是狭义上的人类,但是从广义上将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环境学科所研究的环境应该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种。显然人们通常所认为的环境仅仅是指自然环境,但是作为环境工程学生的我,深知环境的意义不仅仅局限在自然,更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热的和谐关系,这一点与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谋而合。



其次,环境学科都是做什么的。这里我以一次性餐盒污染治理的例子来做解释: 一次性餐盒污染是一种典型的白色污染(本身无法讲解,焚烧又产生二噁英等剧毒性气体),在我国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是一种久治不愈的污染顽症。因此,针对一次性餐盒污染问题,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学等学科都展开了大量研究,具体内容可见下表





研究内容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

研究塑料餐盒化学组分,潜在的有害成分,自然环境降解规律,对土壤、大气、景观的环境影响等等

研究制造污染较少的纸质餐盒或更容易降解的塑料餐盒,研究塑料餐盒的工程填埋、处理、焚烧、资源化技术等 通过法规、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规范、控制和调整一次性塑料餐盒生产、消费、回收、处理,其中涉及一次性餐盒“生命周期”中的各个环节中多个主体利益和行为关系,形成表现为制度、机制、体系、体制等形式的相关主体的行为规则,从而达到预防和消除污染的目的



通过这个表,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环境学科各个分支学科对于白色污染治理所做的事情与付出的努力。但是我们必须结合本国国情来看待这一问题,在过去的数年里,我们的确曾经明令禁止使用一次性餐盒,我们也明白它的危害,为去寻找了它的替代物,也去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去管理一次性餐盒。但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不是发达国家,制定政策必须考虑国家的经济发展因素,一次性餐盒虽然对环境的破坏很大,但是它极低的成本使得它的替代物无法广泛的推行下去,于此带来的更是巨大的管理成本,而且它的替代物仅仅只是比原来的危害性小了一些,也并不是真的环境友好型的餐盒。所以经过了很多年的禁令后,政府再次放开了一次性餐盒的生产,只是象征性的收了一些环境管理的费用。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区别于西方甚至我们的邻居日本。我们的食物中汤汤水水很多,这迫使我们必须使用餐盒。而西方国家,他们似乎就没有这样的问题,用纸包起来的食物就可以直接带走。还有一种情况是,我们吃完饭,极少会有人自己带饭盒去拿走剩菜,以前曾经饭馆的餐盒要收费,这使得很大一部分人选择不带走剩菜这样的确减少了餐盒的使用,却另一方面加大了饭菜的浪费。

由此可见,一个小小的餐盒,它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经济问题、管理问题和文化问题,都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似乎解决每一个问题都很困难,与我们所设想的生态文明还有很大的差距。



然后再谈一谈环境工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环境工程其实就是末端治理,首先它是一个交叉学科,不可能深入的了解生产环节的每一个步骤。环境工程这个学科,际上是建立在出了问题后怎么处理这个维度上的,它的逻辑是先出问题,再想办法解决。可以说是一个怪圈。水被污染了,我们就修建污水处理厂;大气污染了我们就增加尾气处理装置;土壤被污染了我们就对其进行修复(目前土壤修复技术还很落后)。给人的感觉就是料理后事,不是在生态文明的系统中,而是置身于事外做非常费事的工作。

在环境问题治理中,有一个新提出的叫3R的原则:减量化Reducing再利用Reusing和再循环(Recycling)三种原则的简称。其中减量化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尽可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污染排放的过程,它是防止和减少污染最基础的途径;再利用是指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以防止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再循环是把废弃物品返回工厂,作为原材料融入到新产品生产之中。这个原则是人类经过漫长的环境治理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心思路,因为在老思路中,就治水一样,总是在“堵”而忽视了“疏”。通过3R原则这样一个新概念,可以使我们走上正确的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这一点是可以令人期待的。

根据我国资源的基本状况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关键在于促进资源的节约杜绝资源浪费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以缓解资源供需矛盾,搞好生态文明建设达到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目的。因此,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生产方式由“原料低投人、产品高产出、环境低污 染”转变,发展循环经济力争做到资源无害化废物最小化。



最后我想再以“新能源汽车”这个例子谈谈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的尴尬关系。新能源汽车(主要是电池驱动的车),这是政府近年来大力推广的一个新事物,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电能肯定是比汽油来的更清洁。但是作为环境工程的学生,肯定知道一个道理,那


就是污染是可以转移的。我国的电能主要来自于煤的燃烧,而且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是以煤为主要的发电能源。所以新能源汽车能源的本质还是化石燃料,而且煤是比汽油更对污染环境的燃料。所以我们政府大力推行的所谓新能源汽车,它的本质只是把城市的大气污染的一部分转移到乡下。这首先对于乡村人来说是不公平的,然后还是“污染转移”这个道理,北京雾霾并不都是来自于北京,那些在郊区发电所产生的大气污染,最终还是会通过大气运动再回到城市。所以说“新能源汽车”这个看上去很美妙的概念,实际上只是我们一个美好的愿望。

由于篇幅有限,我仅以几个小例子来折射整个环境学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就像例子中所遇到的问题一样,我国的生态文秘建设至少从环境学的角度来说,还是任重而道远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62c85f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