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分析

2022-03-25 00:50: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卷分析》,欢迎阅读!
试卷,分析

2014年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七年级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命题难易适中,题量适宜,在考查本阶段所学内容的基础上紧扣今年中考改革。本次考试试卷共分四大部分:1语文积累及运用,所占分值27分,包括字的字音字形书写,成语解释,病句修改,句子的语序,名著阅读,综合运用及古诗文名句默写。2:古诗文阅读,所占分值16分,包括一篇课后古诗鉴赏和一篇课外短小文言文阅读。3:现代文阅读,所占分值27分,包括一个课外说明文阅读和一个课外记叙文阅读,4:作文:所占分值10+40分,小作文10分,是片段作文,要求通过事件刻画人物形象;大作文40分,一篇半命题作文和一篇命题作文任选其一。 二、考试成绩情况:

抽样试卷一共87份。其中优秀试卷16份,占18.4%;不及格试卷12份,13.8%。最高分105分,最低分32分。

学生整体答题情况较好,书写工整,学习习惯好,学习态度认真。但学生总体成绩不太令人满意,尤其是不及格人数较多,低分太低。这与本次试题紧扣中考的改革而我们肄业班老师平时训练较少有着一定的关系。值得我们所有语文师反思。

三、具体分析:

(一)第一大题:语文积累及运用

1小题考察了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第23题成语运用、语病的考察,在考察学生对成语理解的同时也考察了学生考试的审题的细致程度;4小题考察学生对语句衔接地理解,同时对学生语感和语文养的提高起到了润物无声的自然效果;第5小题名著阅读,既有书本上的考点,又有四大名著的考查,中考接轨;6小题综合性学习的考察,真正考察了综合性,同时更体现了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7题古诗文名句默写,既达到了考察学生诗词诵读完成情况的程度,又考察了语文科学关系及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的方式。

从抽样试卷的得分来看,15小题得分较高,第6题的第(2)小题得分最低。第7题大部分学生都能写,但错别字较多,失分较大。 (二)第二大题:古诗文阅读

89题诗歌鉴赏出自课后古诗十首,因所选篇目《峨眉山月歌》容易理解,出题也不难,所以学生把握较好,得分高。

1012题文言文阅读出自课外。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指导思想下,课外文言文阅读在积累、记、理解的感性层面和思考、分析、综合的理性层面设题。除了对理解词语含义、翻译句子、概括选文大意这类基础知识、能力的常规考查外,还加强了对整篇文章(或语段)的理解性、鉴赏性阅读的考查。这些题涉及品味、鉴赏、拓展等诸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因为是第一次考课外文言文,而七年级老师课外文言文训练极少,所以学生整体答得不好,10分的总分大部分都扣了4以上,有的甚至只得了12分,很多学生有空题现象。 (三)、第三大题共有两个阅读题:课外说明文阅读《城市绿墙》和课外记叙文阅读《他为我摆渡》

1316题说明文阅读《城市绿墙》出自课外,既考查了学生有关说明文的基础知识,包括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及说明文的语言,又考查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了作为社会的一员应该有城市主人翁意识。

1721题记叙文阅读《他为我摆渡》也出自课外,是一篇情感度很浓厚的文章。这个语段不仅考了语文阅读该有的能力技巧:概括、搜集、赏析、表达等,还注意了对学生生活情感的培养,让学生在家庭中懂得换位思考,即使问题答案不完整,但从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心里有了触动,这同样是一种收获。

1718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难度较小。但接下来句子的赏析和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分析,学生们的回答情况不容乐观,普遍表现是概括能力较差,答不到计分点,几乎是按自己的理解在写,达不到赏析简洁的要求。 (四)、第四大题写作。

本次七年级调研考试作文完全按中考模式分为大小作文 。从抽样试卷答题情况看,大作文普遍较好,小作文普遍较差。

分别解析:小作文是通过事件刻画人物形象,要求运用动作描写、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符合原文情境、不少于150字。学生的问题主要出现在:1、没有运用修辞手法,2、动作描写全是写的“我”并没有刻画父亲的形象。所以得分低。 大作文有两道题:半命题作文“这个学期,我收获了 ”和命题作文“她(他)关心着我”,要求任选一题作文。文题紧扣学生的学习生活,所给引言(话题前的提示性话语),寓意丰富,启发性强,很容易学生理解和把握,有利于学生抒发真情实感,更有助于学生的写作创新。学生提分较高,普遍得分在32分以上。好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不少学生能结合亲身经历,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亮点,能“以我笔写我情”,确属感人之作。但也有不少学生选材千篇一律,没有新意,读来乏味。而一些作文改头换面的痕迹也十分明显。有些学生内容感情不细腻,体现出对身边的人和事物,对社会人生缺乏体验,表达能力的不足也使他们不能充分表达心中的情感。 四、今后教学建议:

针对本次试卷完成情况的分析,有如下几点建议希望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引起重视。

1、注重知识的积累,强调语言的运用。

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字词积累、诗文积累(包括名著)及文化常识积累等,这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历来是语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就在生活中,要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运用语言的生活情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只有让语文走向生活,才能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并不是你告诉学生了,他们就会掌握。积累与运用部分建议与中考接轨,分层内容层次,专设一个中考链接”的题目。综合性学生的部分考察,建议继续围绕像此次热门话题内容的考察,体验学生的综合能力。 2、抓好文言文的基础教学。 初中生要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也就是说,文言文教学要强调文言基础知识和文意的理解与把握并重。文言文教学一定要强调反复诵读,要读出情感,读出语气,读出语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指导学生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自己去归纳总结,去解决文言文基础知识的问题。七年级学生也要适当地进行一些课外短小文言文的训练,与中考接轨。 3、课内外结合,做好阅读训练

阅读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


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 “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实践。平时教学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表达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新意识。用好教材训练学生写读书笔记,如佳句点评、读后感、内容简介、故事缩写、人物简评之类的短文,进行不同表达方式的训练,进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训练,在自由阅读中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在读写互促中提高能力。

4、要扎实抓好写作基本功训练。

要从最基本的规范语言写起,通过练笔或单项训练,训练学生能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生动、得体的语言记叙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要从最基本的文体训练做起,特别要重视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学会选材、安排详略,学会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引导学生时时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指导学生挖掘、提炼生活中的“动情点”,化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鲜活感受和真切体验。

总之,本套试卷呈现出稳定中求发展、继承中见创新、出题时近中考、做题时寓教育的特点。它为我们以后的教学提供了指南,也为今后的课改提供了新的课题,更为中考敲响了警钟,同时引导我们不断向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641dbaf050876323012125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