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2022-07-20 09:28:4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欢迎阅读!
陶行知,名篇,读后感,教育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阅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书中汇集了陶行知先生一生教育教学思想的精髓,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从“教学合一”教育者之机会和责任” “生活教育“儿童科学教育 “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体现了 大众教育和生活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民主平等教育教育从生活中来又回归生活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先生的这一句话简单而又清楚地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职业的真谛。也就是说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更甚过于教学生文化知识。如今独生子女横空出世,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一个比一个更任性妄为、随心所欲,许多学生与教师之间不再是“师道尊严”作为一名教师,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显得尤其重要,以通过从以下几点来落实。

1.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小学生正是行为习惯、道德情操、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一良机,进行文明行为的训练与养成,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是日常管理中,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常抓不懈。经常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指正,表扬学生中的好人好事,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学生从小事做起,自觉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做事。

2.教师以身作则。我认为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最重要的是老师要率先垂范,先正其身,给同学做出一个好的榜样。这样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会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做事。

3通过班会课进行教育班会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好形式,让学生通过小队评比,星级学生栏是学生明白美丑善恶,进而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教学做合一”可以说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

“教学做合一”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先生要照学生学的路子教,学生要照做的路子学”但要真正做到,谈何容易。“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这是陶行知在这本书中的一段话。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不是授人已鱼,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做到授人已渔。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就有很多的困惑:当我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运用到课堂上,准备有条不紊地实施时,多希望达到一脉贯通、一气呵成的效果,可有的孩子偏偏喜欢节外生枝与预设的内容背道而驰;当我给孩子们展示我费尽心机做出来的课件,欲赢得孩子们好奇时,却见孩子们一脸漠然。我失望地发现,我的煞费苦心,从来都是自己的孤芳自赏,孩子们却不以为然。我曾茫然,也曾百思不解,当读过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教学思想后,豁然明白,深刻的认识到自己教学方式的错误。虽然我们精心设计教案,考虑得较全面,那也不过是一个教学的基本方案而已,课堂不应该是教师事先编织好的精美的“鸟笼”,而应该是一片平等、民主、开放的广阔天空。而且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所以我们要因势利导,顺着学生的思路教,不让学生的思维与活动被限制在教案的束缚中,抓住课堂生成资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当然要想灵活的驾驭课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升和锻炼自己,也就是要做到教学相长。使自身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教育视野和灵活的教学机智.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7b607bac77da26925c5b07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