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翻译风波》中的译者伦理解读

2023-10-10 08:36: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电影《翻译风波》中的译者伦理解读》,欢迎阅读!
翻译风波,译者,伦理,解读,电影

电影《翻译风波》中的译者伦理解读

翻译风波是一部关于伦理问题的经典电影,讲述了一个翻译师如何应对复杂的伦理和道德压力。电影中的主人公为政治论者马罗斯基翻译一本书,并面临着一系列的伦理问题。

电影中一开始,马罗斯基和出版社经理瓦尔登克在谈到翻译书籍时,就表明了自己对翻译伦理问题的认识。瓦尔登克认为,为了推销书籍,有必要采取一种“美化”的翻译策略,以满足反应官僚政治的要求,但马罗斯基意识到这样的做法将造成不公正的后果,他坚持执行自己对翻译的原则忠实地传达原作者的原意,尽可能准确地表达其观点,而不是篡改,篡改的后果可能是政治正确的原则,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他要做的是原意传达,真实传达,这是翻译的伦理原则。 在电影中,当马罗斯基遇到了翻译伦理问题时,他坚持回归原则,重新信守翻译的伦理原则。他一边必须遵守出版社的要求,一边也不能篡改原作者的意思,这样的矛盾使他背负巨大的压力。但他最终还是坚守了原则,拒绝了美化处理,坚持按照原意立场进行翻译,这就是他把伦理放在第一位的理念。

从电影《翻译风波》可以看出,翻译本身就是一种伦理行为,翻译者必须具备执行伦理行为的责任感和把伦理放在第一位的理念。方面,要时刻谨记自己在翻译行业所承担的重要责任,做到意译准确,原意尊重,不违背职业道德义务;另一方面,在复杂的道德和伦理压力下,要坚持翻译伦理,做到忠实、真实,保护原作者的原意。只有当翻译者把伦理放在第一位时,他们的翻译才能发挥正确的意义,



- 1 -


而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使伦理道德焕发新的生机。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7ca968d53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7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