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蒹葭》教案

2023-03-20 12:04: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12课《蒹葭》教案》,欢迎阅读!
教案

《蒹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节奏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音乐美,理解诗歌中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在本诗中的运用。

2.理解“伊人”的含义以及“追寻者”执着的追求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伊人”的含义以及“追寻者”执着的追求精神。 教学方法:

诵读法、小组竞赛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到《论语》中孔子对一个恋爱中的男子的评价。(多媒体出示《论语》中的一段话及其意思)

“唐棣之花,偏其反而。岂不尓思?室是远而。 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唐棣树的花,翩翩地摇摆,难道我不思念你吗?是因为你家住得太远了。(关于这四句诗)孔子说:“那是没有真正思念啊,如果真的思念,又怎么会觉得遥远呢?”

对于这个在爱情中为自己百般辩解的男子,看透世事的孔子说:你这根本不是真爱!同学们,你们觉得真爱是什么?(生说)让我们回归课本,看看《蒹葭》中的男主人公是不是真爱。 二、 小组比拼——明基础 1.挑战一: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掌握复杂字词。 2.挑战二:有节奏地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让生明确诗经四字句鲜明短促的二二节奏。 3.挑战三:快速背诵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快速背诵的过程中,感受诗经“句末押韵、重章叠句、双声叠韵、四言为主”的特点。 4 .挑战四:字词理解

三、研读文本——析“伊人” 1.你认为诗中的主人公是真爱吗?

明确:是真爱。从距离上来看,伊人虽“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但男主人公无惧路途遥远;从时间上来看,“白露为霜”“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男主人公都依然坚持追寻;从途中情况来看,“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即便艰难重重,也不曾停下追寻的脚步。虽然我们不知道男主角情从何起,但我们知道他一往而深。跨越山水的阻隔,忘记时间的流逝,这算不算真爱?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希望学生通过研读文本,再次加深对“湄”“涘”“为”“未晞”“未已”等疑难字词的理解,感受主人公的“真爱” 2.追到“伊人”了吗?

明确:没有。诗中有“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反复出现的“宛在”是“好像”的意思,说明男主无论如何山穷水尽地追,最终只得到一个


似是而非的结局“宛在”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宛在”的意思,也是对下一个环节过渡。 3.追不到为什么还要追?

一厢情愿得不到回应的爱情往往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诗中的男主人公为什么明知追不到还要坚持追呢?

(多媒体出示金岳霖的爱情故事)

金岳霖爱上林徽因,但此时林徽因已与梁思成结婚,他选择搬到梁家隔壁,两家大院相通,这样便 可以每日见到喜爱之人,在对方需要时出手帮助,其他时候寂静喜欢,终生未娶。林徽因去世多年后,某天金岳霖突然叫一群好友到北京饭店吃饭,众人很是不明所以。开席前,金岳霖才说道:“今天,是徽因生日。 明确:爱情有千千万万种,最完美的也许就像《关雎》一般,两情相悦,喜结连理。但《蒹葭》中得不到回应依然坚持不懈的男主人公也让我们感慨、敬佩。金岳霖和林徽因的故事让我们明白,追不到还要坚持追,实在是因为爱得深沉。《蒹葭》中跨越山水的阻隔,忘却时间的流逝,到金岳霖的一生一往情深,我们发现,他们都是求而不得,却矢志不渝的人。歌德有一首诗说:“我爱你,与你无关。”也许他们就是这样吧。所以,我们不妨坦然去接受,漫漫人生路上,总有一些你喜欢的,费尽心力去追求,但依然可望而不可即的人、事、物。也会有一些人、事、物太过美好,它值得你即便求而不得,但依然一往情深,愿意为之不断坚持、不懈努力。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从诗中来,到诗中去,透过诗行和文字去感悟“追求者”在追寻中所具备的美好的品质。顺着男主公虽然永远也追寻不到心中的“伊人”却依然坚持不放弃寻延伸开去,让学生明白我们在追寻一些“可望而不可即”的人、事、物时纵使不能成功,但是我们会在这个追寻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目标,发现自己的价值。 4.“伊人”是谁? 明确:“伊人”的指向向来说法不一,朱熹和现代学者的观点都表明了理解诗歌主题的多重性,他(她)或许是诗人思念追寻的爱人,或是千载难逢的知音,或是明君寻觅的贤臣……我更愿意将之解释为更广泛意义上的人生理想。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将本首诗的主旨进行了升华。让学生明白男主人公苦苦追寻的“伊人”的丰富含义,可以是理想的学校、美好的生活、真挚的友情等等,引导学生将目光从文本迁移到现实生活,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并且真正受到启迪。

四、拓展延伸——悟精神

“伊人”是模糊的、神秘的,但是追寻者的身影是确切的、具体的。主人公义无反顾的追寻,古往今来,比比皆是。你知道哪些和文中的主人公一样有着“追寻”精神的人呢?

1.请仿照范例,写一节小诗。 (多媒体出示)

孔子面对礼崩乐坏、世风日下的现实, 却依然周游列国,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他追寻的伊人叫“仁” 2.品评交流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在学生解决了本节课重难点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对文本的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803e77e2c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