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护理策略探究

2022-05-16 23:51: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童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护理策略探究》,欢迎阅读!
输液,静脉,探究,门诊,隐患

儿童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护理策略探究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儿童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护理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门诊输液室于20187-20191月间收治的5400例患儿为A组研究主体。分析其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不给予护理策略。选择门诊输液室于20172-20178月间收治的5400例患儿为B组研究主体。给予其针对性护理策略。对比两组患儿的静脉输液安全情况。结果A组的医嘱因素发生率为1.33%,穿刺因素发生率为1.54%,药品因素发生率为0.87%,药液外渗发生率为0.11%,沟通不佳发生率为1.15%,固定脱落发生率为1.46%,其他因素发生率为1.52%B组分别为0.20%0.43%0.41%0.61%0.46%0.57%0.80%,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分析门诊静脉输液患儿的安全隐患,并给予其针对性护理策略,可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率,提高静脉输液安全性,应积极推广。

关键词:儿童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护理策略 引言

采用静脉输液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尽快让患者吸收药效,减少患者痛苦,提升治疗效率,已经是当前对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方式,患儿由于自身的抵抗力差,耐受性弱等多种因素,采用药物对其进行治疗不仅见效慢,还会加剧患儿痛苦,所以采用静脉输液治疗方式对患儿进行治疗能够提升治疗的效率,提升患儿康复效率,但是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过程中,经常由于多种因素导致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意外,那么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能够及时找出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以便提升护理的有效性,保证患儿健康成长。下文就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以及应对政策展开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门诊输液室于20187-20191月间收治的5400例患儿为A组研究主体。选择门诊输液室于20172-20178月间收治的5400例患儿为B组研究主体。A组中,男患儿3215例,女患儿2185例;年龄范围是2-6岁,平均(3.21±0.59)岁;其中,消化道疾病1539例,呼吸道疾病2547例,其他1314例。B组中,男患儿3381例,女患儿2019例;年龄范围是2-6岁,平均

3.86±0.61)岁;其中,消化道疾病1480例,呼吸道疾病2632例,其他1288例。对比以上数据,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规范护理操作程序,严格执行核对制度;收药、配药、注射前均应认真核对并签名,特殊用药需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窗口收药护士重点核对姓名、年龄、性别,年龄与药物剂量是否相符,所收药物与治疗单是否相符;配药护士核对药物之间是否有配伍禁忌,穿刺护士采用人工核对方式核对患儿身份;输液期间,根据病情和年龄调节输液速度,勤巡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穿刺部位情况,如有输液故障及时排除,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心理护理方面,应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技巧,向患儿及家长介绍输液注意事项,鼓励家长主动配合以顺利完成输液治疗。研究组采取积极的针对性干预,具体方法如下:完善管理制度;采用信息化输液流程规范操作程序;分区管理和改善输液环境;护理操作工具的改变;心理护理:由于家长在患儿生病时存在紧张和焦虑心理,尤其是患儿哭闹时其情绪更为烦躁,


此时护理人员应从患儿家长立场出发,积极主动地与其沟通,同时制作健康教育处方及手册向家长发放,指导患儿家长通过平板电脑或手机观看健康教育短片,了解输液注意事项;通过在输液大厅播放动画片、轻柔音乐以及悬挂卡通漫画等方式转移患儿注意力,消除患儿及家长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护理风险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药剂使用错误、药量应用错误、操作失误、输液速度控制不合理和穿刺失败等情况进行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用χ2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各安全隐患发生率均高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体会

静脉输液是儿童进行疾病治疗最快捷的治疗方式。但是在实际静脉输液的护理工作中还是存着一些问题值得深入的反思和探讨。由于患儿的特殊性、儿科门诊环境的影响、部分护士操作水平有待提高等,容易导致穿刺的失败,引起患儿家属的不满。再加上一些护士缺少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对患儿进行静脉输液的过程中,不注重对患儿的观察,不能及时识别和处理不良反应,不注重在护理过程中运用恰当的语言艺术和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使得一些护理不良事件、护患纠纷不时发生。在护理模式不断转变的背景下,护士应当转变观念,要将以往的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要主动思考在对儿科门诊患儿进行输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要在不断提高输液操作技能水平的同时,增强服务意识,要善于基于儿科门诊的特点、患儿及其家属的特点,恰当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沟通技巧等,要将一切为了患儿,为了患儿的一切的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将这种服务观念贯彻在整个儿科门诊患儿静脉输液的护理工作中,通过运用熟练准确的护理操作技巧、提供温馨的护理服务、表现强烈的责任感,取得患儿及其家属的配合,提高穿刺成功率,为患儿经静脉输液获得良好疗效提供基本保障,促进儿科门诊患儿静脉输液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降低不良事件和护患纠纷发生率,为医院在公众心中树立良好形象。

综上所述,不断采取必要的政策解决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减少医患纠纷,具有显著的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吴红艳,孙红艳.小儿静脉用药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其针对性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528):218-219.

2]尹晓红.门诊小儿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312):955-956.

3]尹晓红.门诊小儿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12):661-661.

4]傅荣,李彦清.分析小儿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74):253-254.

5]王晓琴,刘宴伟,刘剑英.小儿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医学杂志,20157):1199-1200.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8958efd31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c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