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新解

2022-07-20 19:09: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绝句》新解》,欢迎阅读!
新解,绝句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绝句》新解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杜甫的《绝句四首(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以下简称《绝句》是妇孺皆知的名篇,几乎人人成诵,而如何解读其中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句,笔者认为有重新探讨的必要。

这首小诗在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因此也在各种版本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得到解释。权威的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和《教案》的解释是这样的:透过窗子可以看到西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着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综合起来,编者还进行了如下的延伸:万里船从空间上讲,千秋雪从时间上说,诗人身居草室,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前两句,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后两句,雪远景,船近景。而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诗中的画境是前后衔接的,即便是跳动的镜头也总有其内在的联系,不可能近、远、远、近的跳来跳去。

让我们把第三、四句联系起来分析一下吧。第三句说从窗里看到西山上的积雪,一个字,显示了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透视的眼光,即,作者主要是看窗,连同四方形的窗口一起看到西岭的雪峰。也就是说,作者是把西岭之雪和方形的窗口放在一个平面上来欣赏,这如同油画的框,而西岭千秋雪则是框中的画,千秋雪无非是说山很高,高得积雪终年不化。这么高的山可以像油画一样含在小小的中,可见西岭之远。 那么第四句就容易理解了。诗人欣赏过以窗为框的西岭雪景之后,把眼光投向门外,又看到了奇观:透过院门口,看到辽远的水面上漂着东去的航船,那船因为太远了,以致让你感觉不出它在动,只像停泊在那里一样。停泊在哪里呢?就停泊在院门的门框中间。这也是一种透视的眼光,即,作者把万里船院门口放在一个平面上来欣赏,以门口为画框,里船停泊其中,成为框中的画。

这样看来,杜甫这首诗所写的景并不是近、远、远、而是近、远、更远、极远那为什么说吴万里船西岭千秋雪更远呢?因为山高、水平,大凡观山觉得近,观水觉得远。我们站在景山上看西山,觉得很近,其实远在几十、上百里之外;而站在长江大桥上望江面,觉得远无尽头,其实并没有那么遥远。

因此,我们可以说,作者只不过是在那里写景,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就像画家随便画一张练笔的小幅水彩一样,实在看不出什么微言大义。诗的精彩之处在于,诗人通过透视的原理来处理景物的远近,从而显出逼真的画境。当然,给小学生讲课,没必要讲什么透视,但也没必要讲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对和平的向往之类的微言大义,只要把整幅画面的意境给学生讲准确、讲清楚就是了。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8ce9a5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f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