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2022-11-06 23:08: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词鉴赏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欢迎阅读!
李煜,家国,诗词鉴赏,阵子,年来

诗词鉴赏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凯紫朗诵李煜《破阵子》 来自诗笺 00:00 00:50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苏轼的《东坡志林》卷四引此词并说:“后主既为樊若水所卖,举国与人,故当恸哭于九庙之外,谢其民而后行,顾乃挥泪宫娥,听教坊离曲!”因而后人往往解此词为后主当亡国之际,辞别太庙时所


作。然细味词旨,分明是他沦为臣虏之后的回首往事,未必写于辞庙之日。李煜从他做南唐国君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在北方强大的赵宋政权的威慑下过着朝不虑夕的日子,随时都有灭国被虏的危险,这在南唐君臣的心中投下了很深的暗影。大臣徐锴临终时就说:“吾今乃免为俘虏矣!”庆幸自己逃过了作亡国之俘的下场。然而亡国的一天终于来了,宋太祖开宝八年(975)金陵为宋兵占领,李煜肉袒出降。作为俘虏,他与子弟四十五人被宋兵押往北方,从此开始了他忍辱含垢的生活。三年之后,宋太宗毕竟容不下这个亡国之君,将他毒死在汴京,时仅四十二岁。



此词便写于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南唐自先主李昪于公元938立国,至975年后主亡国,计三十八年,称四十年是举成数言。版图共有三十五州,方圆三千里,定都金陵,当时堪称大国。宫中危楼高阁,栖凤盘龙,上迫云霄;御园内遍布名花奇树,草木葳蕤,一派豪华秾艳的景象。据宋人笔记中载,南唐宫中以销金红罗罩壁,以绿钿刷隔眼,糊以红罗,外种梅花;梁栋、窗壁、柱拱、阶砌等都作隔筩,密插杂花,可见其豪奢。所以此词的上片可视为实录,而且写得辞意沉雄,气象宏大,与当时盛行于词坛的花间派词风格迥异,已开后来宋人豪放一路。上片结拍:“几曾识干戈?”顺着前面豪华安逸的宫廷生活而来,峰回路转,承上启下,生出下片屈为臣虏的情景,转折之妙全在于自然流走,绝无拗折痕迹。



《梁书·沈约传》说沈约与徐勉的信中称自己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后人因以“沈腰”指腰肢消瘦。潘岳《秋兴赋》说:“斑鬓发以承弁(帽)兮。”后人以“潘鬓”作鬓发斑白的代称。李煜用了这两个典,极言自己被俘后精神与肉体上的苦闷和摧颓。古人说忧能伤人,诚然,亡国之痛,臣虏之辱,使得这个本来工愁善感的国君身心俱敝了。李煜被俘之后,日夕以泪洗面,过着含悲饮恨的生活。这两句即是他被虏到汴京后的辛酸写照。他沉痛地回首往事,想起那最不堪忍受的匆忙辞别太庙的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a219aa8de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5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