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研究的有关问题

2022-12-17 22:5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佛教史研究的有关问题》,欢迎阅读!
佛教史,中国,有关,研究,问题





论:中国佛教史研究的有关问题

一、 研究中国佛教史的意义

历史的研究不出二种意义:一者,恢复历史的真实;二者,以史为鉴。印顺导师说:“治 佛教史,应理解过去的实际情况,记取过去的兴衰教训。”我们研究中国佛教史,也正是出于这种目的。对于新生代的中国青年僧人,担负着住持如来正法、传扬佛法的重任,有关中国佛教史的修养,是最基本的知识修养。

1、研究中国佛教史,是了解整个中国佛教的前提。佛教在中国生根、发展已两千年,成中国文化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对中国佛教史的学习,才能了解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不懂佛教,就不懂中国哲学,就不懂中国文化,胡适就是一个明显例子。 2、研究中国佛教史,是从事佛教研究的基础。佛教研究涉及面十分广,无论是宗派、人物、区域史、文献的研究,都必须有中国佛教史的背景知识。

3、研究中国佛教史,是了解现代佛教状况的钥匙。历史的继承性,所以有现实的今天。现代佛教状况的水平,正是由于在历史的时空中发展过来,其实现代佛教正是继承明清佛教的许多思想、制度、仪规等,而佛教教育更是民国年间太虚大师的翻版。

4、了解中国佛教史,有助于适应时代特征传播佛教,弘扬佛法;同时,以史为鉴,纠正当今佛教发展的弊端,如对“法难”的研究,正可以树立时代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以高德为榜样,学习佛法,发心修行。

二、研究中国佛教史的资料来源

任何研究必须有一定的根据,历史的研究更强调资料的重要性,孔子说:“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不治史学,不知文献之可贵,正是如此,敦煌遗书的发现,促进一个世界显学的兴起——敦煌学。

目前对佛教史料学有概括的研究阐述,有两本书: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陈士强《佛典精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在藏经中保存的史料十分丰富,如《大正藏》第49505152,《续藏经》中更多。 研究中国佛教史的资料来源除了佛教本身的典籍资料以外,应当对外典及其他有关文献资料给予足够的重视。

1)正史,即《二十五史》中与佛教相关的记载,这是研究佛教与国家、社会关系的重要资料。

2)文集,这是历代有关文献的集成,如《全唐文》、《册府元龟》、《古今图书集成》、《唐会要》、《宋会要》、《明会要》等,在台湾编辑《大藏经补编》中曾有略少收集。 3)方志、佛寺志,即是某一地区、某一寺院的专门史实记述,这是研究佛教区域史、人物史的重要资料,例如张弓《汉唐佛寺文化》就是依方志及僧传来统计历代区域所建的寺院。 4)道藏,这是道教的文献集成,因为道教在与佛教的斗争中,不断吸收了佛教的思想、仪规、戒律、忏法等,所以道藏是研究中国佛教与道教交涉的重要资料,将《道藏》中与佛


教相关的思想、戒律、忏法等辑出来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日本鎌田茂雄曾经作过《道藏内佛教思想资料》。

5)遗书,主要指敦煌遗书,其中百分九十是佛教文献,所以利用这批资料加强对中世纪佛教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敦煌学已经成为国际显学,但对于佛教的研究,国际上以日本与法国最为突出,但远远不够,对敦煌遗书有关佛教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需要青年僧人献身。而其中文书中的题记,没有经过有意识的整理,没有经过太多的中间解释和阐述,于是他们就把当时人们的思想——当然是普遍和一般的思想——直接地呈现在我们面前,里并不讨论那些玄虚的“空”“性”而是在种种切身的愿望中坦率地表示着信仰的意义。 6)考古文物、金石资料。首先是典籍中所保存下来的金石资料,如《金石粹编》、《八琼室金石补正》、《陶斋藏石记》等,这里保存了许多造像铭文、碑文等,是研究佛教民众信仰的重要资料。侯旭东《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就是这方面的佳作。从造像的数量变化,可以反映出从南北朝到唐代弥勒、弥陀两大净土信仰的势力变化。现存文物,如造像、石窟、建筑、器具等实物。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造像,为北魏太安至太和年间所造,可知五世纪时中国雕刻美术的成绩,以及其与印度希腊艺术的关系。所以,加强对佛教美术史的研究,是十分有意义。当然,这其中需要对图像进行解读,需要图象学的功夫。另外,即是最新出土的文物,即山东龙兴寺刚出土的佛像,即是研究北朝时期佛教的最新资料,《文物》、《考古》、《文物与考古》这三个杂志必须重视起来。

7)墓志,目前有《魏晋南北朝墓志汇编》、《唐代墓志汇编》,这是研究佛教社会史的重要资料。

8)笔记小说,这是一般民众思想的载体,从中可以看到许多有关对佛教的思想、人物许多奇怪的描述,这是了解当时佛教民众信仰的重要资料。

9)家谱,这是了解佛教人物的重要资料,例如家族与佛教,这是说明佛教信仰的继承性;世族与佛教,这是了解士家大族对佛教的支持与信仰,以及他们自身地位的变化,都非常有关系。如太原王氏与佛教。

三、研究中国佛教史的方法

周一良先生在《毕竟是书生》(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8年)中提到学习历史必须掌握六个WWHOWHENWHEREWHATHOWWHY。研究中国佛教史必须有中国历史、哲学文学、美术、文物等方面的基础常识,然后熟悉中国佛教史的轮廓,再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

在方法上,必须勤于抄录、练习注意、逐类搜求(借助《佛光大辞典》中所引用的资料)、熟读原始资料及最好的现代著作,在旧资料中发现新问题,多多发现与利用前人没有利用过的资料。最后,利用现代化电脑科技检索资料,则是二十一世纪僧青年必须掌握的手段。 随着通史的逐渐完善,以后中国佛教史研究的重点,主要在专宗史、社会经济史、制度史、艺术史、断代史、民俗史、区域史等方面。

应该利用的语言有梵语、巴利语、藏语、英语、日语、法语、德语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af7caaf72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9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