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棋王》教案设计

2022-08-03 19:34: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文《棋王》教案设计》,欢迎阅读!
棋王,教案,语文,设计



《棋王》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相关文学常识。 2.把握人物形象,归纳人物性格 3.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4.赏析文章精彩的场面描写,学习场面描写的写法。 教学重点:

1.把握人物形象,归纳人物性格 2.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3.赏析文章精彩的场面描写,掌握点面结合的写法及其效果。 教学难点:

赏析文章精彩的场面描写,掌握点面结合的写法及其效果。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逐鹿天下时,划分了楚河汉界,由此衍生了一种棋——象棋。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作家阿城的小说《棋王》。

二、作者介绍

阿城,原名钟阿城,中国当代作家。北京人,出生于1949年。十二三岁时就已遍览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雨果等中外文学名著。中学未读完,“文化大革命”开始,曾先后到陕西、内蒙古、云南的农村插队。

阿城于1984年开始创作。在处女作《棋王》中,阿城表现出自己的哲学:“普遍认为很苦的知青生活,在生活水准低下的贫民阶层看来,也许是物质上升了一级呢!另外就是普通人的‘英雄’行为常常是历史的缩影。那些普通人在一种被迫的情况下,焕发出一定的光彩。之后,普通人又复归为普通人,并且常常被自己有过的行为所惊吓,因此,从个人来说,常常是从零开始,复归为零,而历史由此便进一步。”小说一发表,便震惊文坛。此后又有作品接连问世,并写有杂论《文化制约着人类》。其作品集《棋王》,由作家出版社作为“文学新星丛书第一辑”出版,共包括三个中篇《棋王》《树王》《孩子王》和六个短篇《会餐》《树桩》《周转》《卧铺》《傻子》和《迷路》。

三、复习小说文学常识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2、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小说根据篇幅可分为: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

5、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哪些?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还有正面和侧面描写。 四、朗读课文

1.听范读,理顺字音,标注段落。 2.默读,熟悉课文。 五、整体感知



1




1.按照小说的情节,本文的结构要如何划分? 明确:

开端:战前形势

发展、高潮:棋场鏖战 结局:战局结束 尾声:战后感悟

2.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明确:王一生没有参赛资格也坚持与比赛的赢家对弈;为下棋不惜同时与九人鏖战,并力克群雄。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棋王》原文的前两章。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交流阅读心得。 二、课文研读

1.从课文中找出直接或间接描写主人公王一生的语句,分析概括其特点。 明确:

爱棋之人,棋艺高超。 “精神上自有追求”

有棋品、讲棋道之人:拒绝参加比赛。 淡泊名利:与冠军老者和棋。 2.文章是如何体现他这些特点的? 明确:主要通过场面描写体现。

3.阅读下面的场面描写,并体会其作用。

众人都轰动了,拥着往棋场走去。到了街上,百十人走成一片。……上千人跟着跑来跑去……一街人头攒动,尘土飞起多高,轰轰的……

行人见了,纷纷问怎么回事……店员和顾客也都站出来张望……乘客们纷纷探出头来……傻子呆呆地在街心,咿咿呀呀地唱,有人发了善心,把他拖开……四五条狗窜来窜去……汪汪地叫着。

1)这两场面描写有什么不同之处?

明确:第一个写众人表现,第二个写个别人的表现。

2)这种方法就是点面结合法,这种方法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者用浓墨叙写“众人都轰动了”,都“拥着往棋场走去”,写行人的惊讶,傻子的起哄,甚至狗的忙乱,层层蓄势将整个事件的氛围造得很浓,预示着这场车轮大战必是一场鏖战,其结局也必将惨烈。

4.从文中寻找类似的场面描写,并加以赏析。

1)人是越来越多。后来的人拼命往前挤,挤不进去,就抓住人打听,以为是杀人的告示。妇女们也抱着孩子们,远远围成一片。又有许多人支了自行车,站在后架上伸脖子看,人群一挤,连着倒,喊成一团。半大的孩子们钻来钻去,被大人们用腿拱出去。数千人闹闹嚷嚷,



2




街上像半空响着闷雷。

明确:一场扣人心弦的与九人同时下盲棋的车轮大战的即将打响,交战的双方,一边是无名小子,一边是骄气炽盛的高手同盟。开战前的紧张热闹气氛被这段描写烘托得淋漓尽致。

2)棋开始了。上千人不再出声儿。只有自愿服务的人一会儿紧一会儿慢地用话传出棋步,外边儿自愿服务的人就变动着棋子儿。风吹得八张大纸哗哗地响,棋子儿荡来荡去。太阳斜斜地照在一切上,烧得耀眼。前几十排的人都坐下了,仰起头看,后面的人也挤得紧紧的,一个个土眉土眼,头发长长短短吹得飘,再没人动一下,似乎都把命放在棋里搏。

明确:鏖战已经开始,热闹不复在,而换为安静肃杀的气氛。当时棋局的剑拔弩张一窥便知。

5.经过我们对场面描写的赏析,归纳场面的作用。 明确:烘托、蓄势、铺垫的作用。 三、小说背景

这篇小说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呢? 介绍背景:

“文革”犹如一场梦魇,醒来之后依然无法抹去记忆中的伤痛,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末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曾那样地震撼过中国乃至世界。这场运动在文学上先后反映为“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寻根文学”。“寻根”所体现的对于传统社会文化结构的分析,是对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灾难以及人在这种灾难中的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寻根”的内在动因不仅是对中国社会状况的质疑,同时也是对“文化大革命”之所以发生的文化原因的尝试性追溯。阿城的《棋王》正是“寻根小说”中比较有影响的一部,被人称为“集儒与道于一体”的“文化寻根上乘之作”。阿城的《棋王》和随后一气写下的《树王》、《孩子王》皆取材于他本人亲历的知青生活,但无论在主题意旨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与通常的知青小说有很大不同。阿城无意去描绘一种悲剧性的历史遭遇和个人经验,也避免了当时流行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风格模式,他在日常化的平和叙述中,传达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

四、作业

1.阅读《棋王》原文的后两章。 2.完成练习题。 板书设计: 棋王 阿城

场面描写——点面结合 烘托、蓄势、铺垫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b467df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2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