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2023-05-15 01:44: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基层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困难及对策》,欢迎阅读!
审计,对策,基层,困难,机关

基层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作者:马家平

来源:《审计与理财》 2018年第5



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着一系列困难和问题,作为基层审计机关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立足现实,创新工作思路,开拓新的工作方法,使基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更上新台阶。为此,本文拟就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提出改进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基层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困难

近年来,一些基层审计机关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为促进全州健全惩防腐败体系和党风廉政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因素和困难。

1.专业性审计人才严重不足。现阶段,基层审计机关人才断层情况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基层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2.人员编制少,任务重。经常出现一个审计人员负责一个项目的现象,限制了审计程序的执行,影响了审计效能;而且部分一线审计人员由于工作经验不足,专业胜任能力不够,影响审计质量。

3.审计监督职能弱化。在一些基层审计机关,除去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项目外,每年还要抽调审计人员“配合纪检(监察)、组织等部门开展办案等机动性工作,致使每年正常的审计工作时间就非常有限;而且,由于每年组织部门委托离任审计的时间集中,同一批次的审计项目数量多,经济责任审计比重逐年增多,审计时间紧、审计力量弱与审计任务重的矛盾不断加剧,审计任务难以完成,审计工作质量难以保证。

二、基层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特殊专业审计人才缺乏。目前,基层审计机关除州局和个别市县的审计局在建设工程审计、计算机审计方面力量较强以外,其他县级审计机关由于建设工程、资源环保、计算机审计等专业性的审计人才缺乏。

2.审计人员对国家法律法规和审计工作条例理解不透。致使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反映的问题,主要是以财务处理、资产管理为主,而对被审计人在履职、决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应当承担责任的界定和评价能力不够。

3.现阶段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主要以离任审计为主。多年来,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基层审计机关实施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往往是领导干部离任后再由组织部门委托,并将其离任审计项目的完成数作为组织部门业务考核的重要指标;此时有关领导干部已经离任、重新任命或提拔,除被审计人个人经济责任以外,其他经济责任也不能通过被审计者本人进行整改,而继任领导干部也不愿意承担这些责任问题的整改,审计整改力度不足,影响了审计质量和结果运用。

4.审计成果运用不够和缺乏评价标准。一些地方由于缺乏经济责任评价标准,对廉政问题及个人经济问题也很难查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效率的发挥。

三、改进基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对策建议


总体来看,一些基层审计机关在经济责任审计和人财物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结了一定的经验,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鉴于当前一些基层审计机关在经济责任审计和人财物管理工作存在一系列问题和困难。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和人财物管理工作。

1.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各职能部门的相互协调配合工作机制,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在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职能,充分运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成果。多听取纪检、监察、组织、财政、人力资源等部门的意见建议,掌握异常情况,审前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统筹兼顾,合理整合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一是坚持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等有机结合,有步骤地对一些长期未经审计的单位实行系统审计,优化资源配置,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二是结合实际情况,全局一盘棋,分工不分家,对重点、难点审计项目集中骨干力量进行实施。即采用一次进点、协同审计、成果共用、分别报告的方式,实现“一组多审、一审多果、一果多用”,满足多种审计项目的目标要求。三是为拓展审计面,延伸审计触角,既审计本级单位,又延伸审计到其内设机构、下属单位以及资金流向的关联单位;既向账内延伸到明细账、台账、卡片账,又向外延伸到专项资金的使用单位和领取人。

3.逐步实现“任中审计”为主、离任审计为辅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积极与纪检、组织等部门协调,加大任中审计力度。逐步建立起以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为主,任中审计及离任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相结合的新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从而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增强离任审计的查错、纠错和整改功能,促进有关部门单位完善规章制度。

4.建立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编制本地区审计机关统一规范的标准化规程,指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于经过评估可以采用的审计取证尽可能地用直白、写实的方法来表述审计发现的情况和问题;同时,针对一个具体问题,分别阐述被审计单位所有相关人员在履行经济责任中所应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以及单位法人责任的整改责任,使审计成果既对“人”,又对“事”,以满足不同审计项目的需要。

5.理清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思路。一是探索以部门权力到事项审计。针对以往“财务收支审计加定责审计”的缺陷,探索以部门权力到事项审计,调阅被审计单位会议记录方式,提前熟悉被审计单位的工作程序及内部管理,全面把握领导干部在被审计单位工作期间重点事项、决策过程,从权力轨迹运行审查领导干部用权的公开、公平、公正性。二是及时掌握各个单位重大经济活动的动态。审计机关应加强对重点地区(部门、单位)、涉及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日常资料(包括电子数据)的收集整理,及时掌握重大经济活动的动态。三是重视非财务资料审计检查。即:结合部门权力运行的轨迹,注重内部控制制度分析和评价,注意查找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未执行的部分,以此深化疑点事项监督检查。

6.建立科学规范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合理界定领导干部所要承担的经济责任。即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研究分析各类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职责的管理和决策等活动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关注任期内“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环境保护、民生改善、举借债务”等重要事项,合理界定所要承担的经济责任。

7.深化问题处理和整改力度。一是责任到人,限期整改。对离任审计项目,根据问题的责任定性,在确定法人代表及其他相关人员的领导责任、主管责任或直接责任的基础上,分别确定法人单位对于问题整改方面的经济责任。责任到人、到法人单位,限期整改,并将整改结果与目标责任考核、“评先选优”结合起来。对重大违纪违规问题,应责成有关部门追究现任领导及相关责任人员的经济责任。二是多部门联动。针对审计整改难、屡审屡犯等突出问题,建


议审计机关研究出台《审计督促整改函》、《审计建议约谈函》、《审计建议问责函》,与组

织部门、纪检部门建立纪审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审计结果利用,切实解决审计整改难的问题。

8.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一是继续强化审计岗位培训力度。通过“三基”建设、邀请上级审计机关进行专家讲座辅导、参加国家审计署、省审计厅培训、参与其他市州交叉审计、以审代培以及在州内举办专业技能培训课程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审计队伍综合专业素质,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二是通过召开审计业务会议讨论现场审计情况。根据审计工作进度,适时召开审计业务会议,研究确定审计报告反映的内容和对问题处理的初步结论;同时完善会议记录,以此提高审计人员判断问题的能力和业务技能。三是形成专业性审计人才梯队。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提级选调或其他组织聘请相关专业人才,为各个专业审计口至少配备一个专业审计人才,以老带新、以审代培,形成审计专业人才梯队,合理整合机关和社会力量,以审计机关骨干为组长,引入第三方审计,采取“大兵团作战、多兵种合成”模式,抽调专业人才组成审计组,保证审计效能。

总之,基层审计机关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应积极实践,大胆创新,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审计署的领导下,全省审计系统内部互相学习借鉴,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实现共同提高,推进各级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

(作者单位:青海省审计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c99276453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b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