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黄鹤楼》精品学案(含答案)

2024-01-27 19:42: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黄鹤楼》精品学案(含答案)》,欢迎阅读!
黄鹤楼,上册,语文,答案,年级

部编版-初中语文-打印版

黄鹤楼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中的神话传说。

2.学习通过神话传说和景物描绘,抒发内心情感的表达手法。 3.正确理解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文提示】

1.黄鹤楼位于武昌蛇山之巅,自古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唐永泰元年(765)黄鹤楼已具规模。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毁于光绪10(公元1884),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2.蛇山黄鹤矶头上原有辛氏开设的一家酒店,一道士经常向其讨酒喝,为了感谢他的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辛氏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酒家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他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相传此道士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

3.黄鹤楼主楼的五层结构依次为:

第一层主题:神话。厅中一幅高9米、宽6米的大型彩瓷镶嵌壁画《白云黄鹤图》,图上有仙人乘黄鹤离去的飘然景象;以白云、江水、仙鹤表现浪漫意境。

第二层主题:历史。主要介绍黄鹤楼的历史,有题写于壁上的《黄鹤楼记》;厅中展示着唐、宋、元、明、清及现代黄鹤楼的仿制模型。

第三层主题:人文。大厅内是一组陶板瓷画,题名为《文人荟萃》,再现了历代文人墨客来黄鹤楼吟诗作赋的情景。唐宋时期13位文化名人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其诗词分列左右,最有名的是崔颢的《黄鹤楼》。

第四层主题:传统。各种仿古雕花隔扇和红木屏风把整个大厅布置得古香古色,专门陈列当代书画家游览黄鹤楼的即兴工作,是文化活动场所。

第五层主题:永存。大厅内是一组题为《江天浩瀚》的组画,面积达99平方米,由十幅壁画重彩画组成。登顶五楼,武汉三镇尽收眼底,长江的浩瀚美丽,长江大桥将武昌和汉阳相连,屹立在对岸龟山上的龟山电视塔,整个城市的高大建筑和风景都展现在眼前。

4.芳草,古诗中常常用来比喻愁思。“芳草萋萋”,则形容愁思浓郁。 【原文欣赏】


部编版-初中语文-打印版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课文分析】

《黄鹤楼》抒写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作者登上黄鹤楼,看长江滚滚急流,望白云悠悠而去,不禁想起了神话传说中仙人骑鹤而去的故事。可是此时,除了黄鹤楼,什么也没有了。这四句,下笔突兀,围绕黄鹤楼反复吟颂诵,景物寥廓,情感空寂。“黄鹤楼一去不复反,白云千载空悠悠”,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叫人浮想联翩,与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说前四句总体上表达出诗人感情的低落,那么后四句传达出了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五六句,写的是繁荣的景致,但烘托的却是冷清的思乡之情,可谓以荣景显伤情。夕阳落山了,故乡在哪里?看着万古不息的江水,诗人想起了遥远的故乡,心里荡起了游子的孤独与凄凉。

【思考问题】

1.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什么情感?

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空荡荡的黄鹤楼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2.哪一句是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触发了他的什么思想感情? 思乡之情。

4.第三联描写繁荣的景致,有什么作用?

以繁茂之景反衬凄清之情,烘托孤寂的思乡之情。 5.诗中的“芳草”是什么意象?

芳草,古诗中常常用来比喻愁思。“芳草萋萋”,则形容愁思浓郁。 6.诗中哪些词语表现了思乡之情?

“日暮乡关”:日暮时候最容易引发思乡之情。 “烟波江上”:使人联想到“游子”。

7.比较《登幽州台歌》和《黄鹤楼》,二者有什么相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cdd08a434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4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