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2022-07-31 01:01: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21.桃花源记

设计者:荥阳市第一初级中学 赵小波 荥阳市第二初级中学 郑景霞

荥阳市豫龙中学 吴艳伟 荥阳市王村一中 王志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3)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篇文言文,第五单元的精读篇目,课标指定的重点篇目,是中招考试备受关注的篇目。课文借虚构的故事表现了作者的社会理想,给读者展现一个环境美、生活美、人情美,无战乱、无压迫、宁静安乐的理想境界,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文章故事性极强,颇有传奇色彩,能极好的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多次诵读,便能熟悉故事。此文语言似淡而浓,值得品味,利于通过对故事创造性的复述,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此文具有鲜明的社会现实意义,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人们,对其思想的辩证认识,能使学生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作用。

3.学情分析

七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14篇文言文,掌握了一定量的文言知识,但是文言功底还比较薄弱,而本文有较多的古今异义词、省略句,会形成文意梳理的一些障碍。另外,学生年龄尚小,阅历较少,特别是他们对陶渊明所处的时代及他个人的生活经历了解不多,要感受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及本文的主题思想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本节课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译读课文,复述课文,理清层次。

2.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生活状况、社会风尚的句子,分析并讨论作者所寄托的社会理想及意义。 评价任务

1.以渔人的身份复述课文。

2.以桃花源村民的身份回答教师的采访。


《桃花源记》教学方案



学习目标

学习活动

评价标准

教师活动



目标达成情况



反思与评价

1.反复诵读课文,译读课文,复述课文,理清层次。

导入新课

活动1学生自读——学生听读——组内互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

出示目标

读——朗读展示 (语调轻快、语气轻柔、使人

课文范读

感到喜悦、激发人们向往)。

指导朗读 活动2学生自译——组内质疑、释疑——班内展示

1.尽量翻译出每一个字词 2.补足省略成分 3.语句通畅,无语病 1.补充细节使情节更完整 2.语言生动,流畅 3.合乎人物身份

明确标准 指导学法 组织互评 明确标准 指导学法 组织互评

活动3:请以渔人的身份复述文中的故事情节。(5分钟以内)

活动4:跳读课文,勾画文中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生活状况、社会风尚的句子,并批注写出了这些方面的什么特点。

活动5借助工具书,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小组内分析讨论作者所寄托的社会理想及意义。

活动6以桃花源村民的身份回答教师的采访。

1.我心中的桃花源(绘图或写作) 2.配乐朗诵喜欢的段落





明确标准 指导学法 组织互评



2.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生活状况、社会风尚的句子,分析并讨论作者所寄托的社会理想及意义。





1.用原文语句或自己的话 2.语句通顺、观点明确 明确标准 创设情境 即兴采访





作业/拓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d86bcdd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