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浇筑用心经营——浅析“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23-03-01 14:10: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用爱浇筑用心经营——浅析“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欢迎阅读!
浇筑,浅析,用心,初中,经营

用爱浇筑用心经营——浅析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微课逐渐发展成形,成为中小学常用教学形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微课,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历史知识掌握,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效率。基于此,下文笔者主要就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微课展开探讨,以期为其他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微课;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引言:

微课具体是指教师围绕某一特定知识点,通过视频编辑、音频处理、动画制作等方式制作而成的课程。微课的出现及普及,不仅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局限,而且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对微课加以灵活运用,以此来调动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加深掌握,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 一、整合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兴趣

初中历史教材通常以时间为基准,采用点线结合的形式,对古今中外重大政治、经济、文化事件的展现和梳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传统教学思想,在充分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教材内容为依据,深入剖析教材内容,充分发挥微课教学优势,通过思维导图、视频、课件等形式,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对《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微课的形式,为学生展现开国大典的历史影像,以此来营造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加深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开国大典的时间、参与人数、大致流程等,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开国大典的威严庄重,对本课内容形成大致的认识。最后,教师可以围绕本节课的知识拓展,展示国旗、国歌、国徽的相关图片,并为学生详细讲解国旗、国歌、国徽所代表的深入含义及创作故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深入领会新中国成立的不易。 二、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突破重难点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从学情出发,精准确定教学重、难点,并采取有效举措,帮助学生攻克教学重、难点。据相关研究显示,微课可以去杂留精,突出重点,降低教学难度,而这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在对《鸦片战争》一课教学时,《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在实际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通过录屏软件和PPT课件的形式为学生录制一节微课。在对微课录制时,教师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即为《南京条约》的内容,第二部分即为《南京条约》的影响。在对第一部分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出示《香港地图》,并让学生根据《南京条约》的相关规定,标志出清朝割让给英国的具体位置。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现《鸦片战争示意图》,让学生根据《南京条约》的相关规定,标记出清朝被迫开通的通商口岸,从而使学生对《南京条约》的相关条款产生直观的认识。在对第二部分教学时,教师要以第一部分教学内容为依据,首先带领学生对割地、开通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白不论是割地,还是开通通商口岸,其目的都是为了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破坏中国固有经济形式,而这也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此种社会模式下,中国虽然还有自己的政府,但是经济、政治的


各个方面都是受到帝国列强的奴役和控制。虽然表面依旧以自然经济和封建统治为主导,但是实则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思想在不断萌芽,社会开始逐步进入近代化。学生通过微课学习,就能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大致掌握,而这对于之后正式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三、拓展史料教学,提高史料实证能力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而史料实证是学生加深历史理解,提高历史素质的重要方法。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基于教学需要,借助微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相关史料加以分析、解读,帮助学生养成正确分析史料、有效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近年来初中历史考试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革,现在学生单靠死记硬背是无法取得优异的成绩的,而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学必须注重历史知识内化提升。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包含丰富的教学素材,如史料拓展、材料研读、绘画插图等,都是与学生的思维认知相契合的,教师可以将其制作成微课,通过问题引导的形式,使学生对相关史料加以分析、概括,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史料论证能力。例如,在对《秦统一中国》一课教学时,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的形式,对材料研读中巩固统一的措施加以分析、解读。在微课录制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展示材料研读中的这段文字,依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然后向学生提问这段话中共包含了哪几项统一措施。学生阅读材料后,很快会回答道;统一文字、统一车轨、统一度量。之后教师可以继续向学生提问,统一后的车轨、文字、度量衡又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为学生进行一一展示讲解。通过借助微课的形式对史料加以论证,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研究兴趣,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养成研究的历史态度,而这对于学生综合历史素养的提升是的大有裨益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思维的注意,而且还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加深学生知识的理解。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微课加强重视,通过整合教学资源、突破教学重难点、拓展史料教学等新的形式,充分发挥微课的教学优势,从而进一步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志玉.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思路[J].中国现代教育,2016(14):53-54.

[2]张金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应用微课的探讨[J].中国农村教,2019(21):75+89.

[3]田继辉.小议微课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2017(02):45.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edf617f9c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c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