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文案

2022-12-13 12:03: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汉乐府文案》,欢迎阅读!
乐府,文案

汉乐府

一、关于“乐府”

1、乐府之名,有原名与转义之别。原名指音乐官署,转义指乐府诗歌。原名始见于秦代,转义始见于六朝。汉代所称乐府均指官署,后世所称乐府诗在汉代称为“歌诗”或“歌”。乐府从官署转为诗体名称之后又有广狭二义:狭义的乐府指汉以后入乐的歌诗,包括文人的拟作和来自民间的里巷歌谣;广义的乐府连同后世的词曲在内,甚至包括那些并未入乐只是套用旧题或模仿其体裁的作品。

2、汉武帝扩大乐府规模

一是扩充乐府编制,设协律都尉,从事制谱协律之事,乐府至成帝末年乐工人数达八百余人;

二是扩大乐府职能,设采诗制度,此外乐府还负责制定乐谱、创作乐舞、改编外曲、指导演出、训练乐工等;

三是用新声代旧乐,提高乐府地位。汉武帝用当代文人诗辞,配以俗乐曲调,作为庙堂乐章,于元鼎五年(前112)定郊祀之礼,废除旧响,改用新声。

3、李延年《佳人歌》 《汉书·外戚传》

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生一男,是为昌邑哀王。李夫人少而蚤卒,上怜闵焉,图画其形于甘泉宫。

4、乐府之名最早见于沈约《宋书·自序》“林子„„所著诗、赋、赞、三言、箴、祭文、乐府、表、笺、书记、白事、启事、论、老子一百二十一首。

《文心雕龙·乐府》“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 5、郭茂倩《乐府诗集》

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把汉至唐的乐府诗搜集在一起,共分为12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



1


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中,而以相和歌辞数量最多。 二、汉乐府诗的音乐性特征

1、题目往往使用歌、行、谣、引、曲、吟等名称,标明乐调的性质与唱法。 2、有的歌诗分为若干解,这是声谱留在诗体上的痕迹。解是奏乐起舞的部分,歌词因解而自然分段。

3、歌诗中常见艳、趋、乱等名目,这是大曲中的音乐术语。艳在正曲之间,类似引子;趋与乱在正曲之后,性质与尾声相近。

4、歌诗中常杂有一些表音字,如妃呼豨、羊吾夷、伊那阿、梁、奴等,只作衬音,不含实意。

5、在采诗入乐时,重声不重辞,使诗句时有割裂、拼凑的痕迹。 总之,音乐性已转化为汉乐府诗的内在素质。鲜明的音乐性特征加上歌唱所必需的浅近流畅、声情摇曳的语言风格,使乐府诗与徒诗明显地区别开来。 三、鼓吹曲 《乐府诗集》

鼓吹曲,一曰短箫铙歌。刘瓛定军礼云:“鼓吹未知其始也,汉班壹雄朔野而有之矣。鸣笳以和箫声,非八音也。骚人曰‘鸣篪吹竽’是也。”蔡邕《礼乐志》曰:“汉乐四品,其四曰短箫铙歌,军乐也。黄帝岐伯所作,以建威扬德、风敌劝士也。 《古今乐录》

汉鼓吹《铙歌》十八曲,字多讹误。一曰《朱鹭》二曰《思悲翁》三曰《艾如张》,四曰《上之回》,五曰《拥离》,六曰《战城南》,七曰《巫山高》,八曰《上陵》,九曰《将进酒》,十曰《君马黄》,十一曰《芳树》,十二曰《有所思》十三曰《雉子斑》,十四曰《圣人出》,十五曰《上邪》,十六曰《临高台》,十七曰《远如期》,十八曰《石留》。又有《务成》《玄云》《黄爵》《钓竿》,亦汉曲也。其辞亡。或云:汉《铙歌》二十一无《钓竿》《拥离》亦曰《翁离》 余冠英《乐府诗选·前言》

大约铙歌本来有声无辞,后来陆续补进歌辞,所以时代不一,内容庞杂。其中有叙战阵,有纪祥瑞,有表武功,也有关涉男女私情的。有武帝时的诗,也有宣帝时的诗;有文人制作,也有民间歌谣。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ee600d3360cba1aa811da9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