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韩愈的故事介绍

2022-06-29 18:07:4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代诗人韩愈的故事介绍》,欢迎阅读!
韩愈,唐代,诗人,故事,介绍

唐代诗人韩愈的故事介绍



韩愈是唐时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在朝为官时期,素以敢于直言,说周围官员不敢言之事,仅仅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韩愈不同于常人之处。韩愈的散文和诗词功底也是常人所不能及的,他力求革了当时盛行的却毫无用处的浮华的行文之风气。所以韩愈在后世,是被极力推崇的,关于他的故事也是有很多,还都有一些奇幻的色彩。 相传韩愈被贬在地方为官,心情很是不爽,刚好遇到侄子和修仙道士吕洞宾,说他可以上华山游览风景排解郁闷心情。韩愈觉得主意不错,可是苦于华山高险难登,于是被吕洞宾用仙法助其来到顶峰,顿时一览众山小。望着眼前层峦叠嶂,流云飘渺的世界,韩愈的心情顿时大好。韩愈又信步来到通往帝座的南天门边,看到擎天一柱,不免觉得黎明的渺小。

游玩尽兴之后,韩愈想要下山,突然发现上山是别人帮忙的,可是下山更加艰险。华山素来以险峻著称,古时的华山更没有什么护栏。所以几次尝试下山都失败的韩愈坐在一处涯石边是无奈地嚎啕大哭啊,忽然想到一计,他用随身携带的纸张写了封求救信扔下悬崖。这封信最终被山下采药人发现,并被通报了官府。之后官府派人上山救下了被困的韩愈。

当后人来到当年韩愈大哭的并扔求救信的地方时,不觉很是好笑,觉得韩愈当年很是可爱。韩愈的这段逸趣之事,也的确留给了后人无尽的遐想。

韩愈于唐大历三年出生,也就是公元768年,唐代宗睿文孝武皇帝大历三年,干支纪年为戊申猴年。由此判断韩愈属猴。

根据生肖相关资料说明,属猴的人幽默、机智、活泼、所以多方面的才能常超越人群,人缘好,但重名利,独占欲强,处事敏捷,自信心强,手脚灵活,善于模仿,开放,性格宽厚。查看韩愈的生平资料,似乎确有其事,性格方面极为符合。

韩愈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祖辈皆在朝为官或是担任地方官,韩愈的父亲韩仲卿,官拜秘书郎,在韩愈三岁时早逝,留韩愈一人,孤苦无依,由其兄长韩会抚养成人。韩愈自幼懂事,勤勉刻苦,无需他人嘉许勉励,七岁便言出成文,十三岁时便能写作极具风采的文章。

未及韩愈成年,其兄长韩会便离世,韩愈随同寡嫂郑氏为躲避宣城战乱,离乡背井,颠沛流离。十九岁定居于京师长安,韩愈文风受到大家影响,慢慢趋于主流。唐代文人好推崇古风,效仿杨雄、董仲舒等人的著述风格,以文义深奥著称的孤独及、梁肃的文章极受世人推崇。韩愈遂与孤独及、梁肃交往,悉心钻研其文笔,获悉文中思路,望自己能突破其文章影响,在这一代文人中崭露头角。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

韩愈的贡献首先在于他古文理论的完整而明晰。他说“修其辞以明其道”,把古文写作与儒学、道德、政治和教化联系起来,以纠正骈文写作的远离社会人生。表面上看,

“修辞明道”相对于魏晋南北朝以来文学的自觉是个倒退,其实不尽然,因为当中唐之际,藩镇林立,佛道盛行,社会的弊病很多,要让文学与社会脱离是不现实的。

另外,韩愈还有一个很有名的“不平则鸣”的口号,也就是说,“修辞明道”的实质,不但要将古文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还要言之有物,使散文成为抒发个人或群体生活困顿、悲哀、感愤的工具,“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在散文语言的除旧创新上,韩愈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他说:“唯陈言之务去。”为了追求语言的创新,他有时到了“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的痴迷程度。

韩愈的又一贡献即在于他的创作实践。他写了大量优美晓畅的古文,在前代优秀散文之后,为后世读者树立了良好的揣摩学习的样板。韩愈的散文,多属应用文,但他尽可能将这些非文学的实用文写得富于文学性,诸如书启、墓志、记、序、哀祭等等,他都尽可能写得有气势,有创新,有真情实感,为了增强古文的可读性,他常常把史传文学、传奇小说的叙事、描写功能移入古文中,使实用文体具有抒情之美、叙事描写之美,饶有“纯文学之情趣风神”。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0ea19cdb7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a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