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柳文化

2022-04-09 11:12: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中的柳文化》,欢迎阅读!
诗中,文化

唐诗中的“柳文化”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一切景语皆情语”,杨柳作为唐诗中的一种意象, 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是作者情思一个载体,其作用在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在直抒胸臆的点缀性意象诗中,杨柳是作为情思的装饰和诗美的印证。这个意象在唐诗中被应用的淋漓尽致,通过对唐诗中杨柳这个意象的应用加以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唐诗,了解唐诗中的柳文化。 (一)唯有杨柳管离别——离情别绪

唐诗中借咏柳赋别由来已久。民间传说,认为谐音,赠柳则含有主人挽留之意。而且,杨柳容易成活,赠柳又含有主人美好的祝愿:望行人随处皆安!因此,折柳赠别就成了唐诗中经常出现的场景。唐朝诗人刘禹锡《柳枝词》中写道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离别。就直接说明杨柳是代表离别的树。许多唐朝诗人在他们的诗词中也都运用了杨柳这个意象。主要是借杨柳来营造离别的典型环境,烘托离别的感伤气氛。如杜牧在《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中写九华山路云遮寺,清戈江村柳拂桥。王维《送元二使西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沈子福之辽东》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杨巨源《和练秀才杨柳》中有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郑谷《淮上友人别》中有扬子江头杨柳青。杨花愁煞渡江人。韦庄《古离别》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别酒半酣。雍裕之《江边柳》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在这些诗歌中柳

1




都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提供了离别的典型环境,另一方面,点明了离别的主题。

(二)柳丝挽断肠牵断——感时伤事

雍陶在《题情尽桥》中写到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末一句是全诗最为痛快淋漓,也是最富于艺术光彩的一句。离恨本不可见,诗人却化虚为实,以有形之柳条写无形之情愫,使人想见一个又一个河梁送别的缠绵悱恻的场面。白居易《柳枝词》(其一)中写到人言柳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这首诗更已柳丝喻愁肠。柳丝千条万缕似愁肠缕缕,更因折柳送别,而得出惊心动魄的一句柳丝挽断肠牵断。

三)终古垂杨有暮鸦——吊古伤今

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大业年中杨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至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南幸江都恣佚游,应将此事映龙舟。讲的就是隋炀帝杨广栽柳的逸事。李商隐在《隋宫》这首七律中就运用了这个故事。有句云: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此句既渲染了亡国后的凄凉景象,又别有深意。上句说于今,下句是终古。当日杨广乘兴南游千帆万马,水路并进,鼓乐喧天,旌旗蔽空。隋堤垂杨,暮鸦哪敢栖息。只有当杨广被杀,南游已成陈迹之后,日暮归鸦才飞到隋堤上过夜。 刘禹锡《柳枝词》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也是以柳的今昔对比来感怀。韦庄《金

2




陵图》中有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台城柳曾经是当年繁华的象征。十里长堤,遍栽柳树,葱茏一片,凝翠结绿。诗中用来形容柳树,正是说明作者有情,突出了伤感哀婉的沉重喟叹。 (五)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睹物伤怀

李商隐在《柳》中写到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这是一首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七绝。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也是一首以柳写人借景抒情的诗。 半朽多情归根结底都是诗人的自画像,都是诗人自指。 白居易的这首五绝通篇都是以柳喻己,而他的另一《望驿台》中是以柳怀人。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窗柳写的是思念元缜的韦丛。王昌龄《闺怨》中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是由杨柳色想到蒲柳先衰,再而想到折柳送别。

从以上唐诗中柳的一小部分集锦中可以看出,“柳”这个意象在唐诗中的含义是多元化的,但都离不开一个主旋律——“悲,所以当我们读到唐诗中的柳的句子时,就可以基本揣摩出诗歌的感情,再对其中的各个语句加以分析,那么得出诗歌的主旨就显得简单些了。把握“柳”这个意象在唐诗中的含义,对于我们解读唐诗会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唐诗中的柳文化值得我们更加深入的去分析和推论。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146ea2e4693daef5ff73dc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