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扬州韩绰判官》教学设计

2022-05-07 09:15: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寄扬州韩绰判官》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扬州,判官,教学设计,韩绰

《寄扬州韩绰判官》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唐诗宋词选读》第六专题是“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该专题有6首诗,4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篇目。本课要学的是教学篇。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诗歌的情感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专题目标:

1能够借助注解鉴赏杜牧、李商隐的律诗和绝句,初步了解杜牧、李商隐的诗歌风格。 2、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晚唐诗歌的基本风貌。

3能就杜牧的咏史怀古诗或李商隐的“无题诗”作专题探究,写出7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本文增加目标:了解杜牧生平与诗风。 教时设置: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关于晚唐诗歌)

晚唐诗歌在气象格局上虽然已经失去了盛唐诗歌的大气磅礴,但晚唐诗人们在中唐创新求变的基础上继续掘进,诗国仍然是一派绚丽灿烂的景象,出现了许多成就突出的诗人。牧、李商隐便是晚唐诗人群体中的杰出代表,他们都以自己的独特成就为诗坛增添了光辉。人们把他们和李白、杜甫比拟,称他们为“小李杜”,杜牧具有李白的诗风,李商隐具有杜甫的诗风。今天我们学杜牧的两首诗。

二、《寄扬州韩绰判官》朗读赏析 1、朗读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交代有关背景

唐代的扬州,是闻名海内外的大都市,很多文人墨客都特别向往,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句“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明月在扬州”“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对于扬州,杜牧的感情是复杂的。他早年仕途失意,曾十年浪迹江南,扬州是他呆得最多的地方。他在那里游山玩水,出入寺院,自得其乐,还进出秦楼楚馆,倚红偎翠,以酒为伴,过着放浪形骸的生活。扬州是他潦倒江湖而不堪回首的地方,但也是他享受生活、饱览


江南名胜与美女的所在。

这首诗当作于诗人离开江南之后。诗人想念友人,很关心友人近期的状况,充满了深厚的情意。

2、说说诗歌的大意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远远流淌,秋天快要过去了,可江南的草木还没有凋落。明月映照着二十四桥,你又在何处教歌女吹箫。

3、赏析

诗歌中的景象是实写还是虚写?诗歌借这些景象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思念朋友的情感,明看一句也没有,却暗含其中,请做分析。

(诗歌的江南景象并不是眼前所见,而是想像中的,是虚写,因为诗人此时是在长安。其情感是对江南的向往,对朋友的挂念。确实没有一句是明写友情的,但是,回忆的是朋友那儿的景象,又暗示着他与朋友尚隔着山遥水长的空间。北方秋天,草木早已萧条而在江南却依旧山青水绿。想念江南的清丽山水也是对朋友的怀想,后两句还以调侃的口吻表达了友情:您该不会在那二十四桥的月夜教美人们吹箫吧?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15d46fc87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