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多重主题浅析

2022-07-17 17:08: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再别康桥》多重主题浅析》,欢迎阅读!
康桥,浅析,多重,主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再别康桥》多重主题浅析

作者:霍源江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6年第02

《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频繁出现在诗人作品选集和各版本中学教材中,其艺术上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以及诗意美历来被人称道,共识度极高。

在主题上,绝大多数声音认为诗作是在抒发离别之意,倾吐眷恋之情。这不难理解,从意象上看,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融入了作者的离愁别绪,一起营造、烘托着告别的场景和氛围;从语义上看,再别”“走了”“作别”“别离,这些与离开、告别之意直接相关。总之,解读出告别康桥,依依不舍的主题并不难。

但是,将之告别的主体单单指向康桥未免失之草率。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据学者考证,康河里并无青荇这种植物,在英语中也难以找到与之匹配的翻译词汇,而且作者以康桥生活为主题而写作的文章中,未曾出现过该植物意象。 软泥生的青荇,收入《猛虎集》时,才改。从发表到结集,该段是全诗中,唯一一处被作者修改过的地方,可见其蕴含匠心。这就增加了其神秘性,不禁要问作者虚构出这一意象的用意何在?

原来,青荇就是荇菜,《诗经·关雎》篇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吟咏的即是此物。《关雎》的主题相对固定,不外恋爱求偶,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毛诗序》说:《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宋代朱熹解释:淑女者,未嫁之称,盖指文王之妃,太姒为处子时而言也。君子则指文王也。这种将恋歌主体定位到君王、后妃身上的说法虽然具有形式主义和很强的主观性,但在古代传承已久,在旧时私塾教育中长大的作者亦不会不知,提到的文王之妃,《毛传》中说:大姒,文王之妃也。《大雅·齐》记载: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祖父林孝恂为她从诗经《大雅·思齐》里取用了徽音这个美丽的名字。后来,为避免与当时一男性作者林微音相混,从1934年起,她自己改名林徽因。从选用青荇意象,到吟咏后妃德行的《大雅·思齐》,再到林徽因的曾用名徽音,尽管几经变换,但文化语境同出一源,最终指涉也水落石出。联想到徐志摩在康桥与林徽因的交往经历和传奇故事,以作者在19231《致梁启超的信》中所说为例,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可见其笃定深挚。他对康桥的眷恋不舍,与对林徽因感情的难舍难分又终将辞别的复杂感情交融并存,明写康桥旧地,暗指刻骨爱情,作者伏脉千里,可谓文心绵密,匠心独运,深得古典诗词中用典的精髓。

总之,语义表面层上的告别主题一目了然,但是告别主体却是双重,一则是滋润性灵的康桥,另一则是对林徽因的爱恋之情。虽然有学者提出了此种看法,但绝没有终止该诗阐释下去的意图和可能,比如有人曾提出了政治主题说,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中国混乱时局的失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2d8ff4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f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