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柴静《看见》有感

2022-05-27 02:02: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柴静《看见》有感》,欢迎阅读!
有感,看见,柴静《

读柴静《看见》有感



到单位报到的第一天门卫师傅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是谁?你从哪儿来?你到哪儿去?”胡适在1930年曾问过:青年朋友们请仔细想想你进学校是为什么?你进一个政党是为什么?政府是为什么而存在?人与人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在校园和社会的对接中我收获了人生第一个哲学命题:我是谁?活着是为了什么? 偶然间阅读到《看见》书名引发了我强烈的奇心。“看见”谁在看见?怎样才能看见?看见了什么?又将感悟到什么?这本书中涉及多个群体非典患者、服毒自杀的留守儿童、同性恋者、故意杀人犯、力争个人权利的律师、拆迁上访户、唐山大地震幸存者、抗战老兵……这本由原央视记者柴静撰写的采访笔记不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只选择生活本身只关注人性本质。

去年夏天我参与了明城市创建遇到了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她是个环卫工人。这个女人皮肤粗糙黝黑双手在炎热的夏季竟还皴裂不堪这其中的艰辛酸楚自不必说。当天气温近四十地表的一切都在接受着炙烤她来回地在马路边寻找垃圾、清扫垃圾我问她:“你不热吗?这么来回扫垃圾你不嫌烦吗?”她害羞地笑了笑说:“不累不烦那是假的但我一看到马路上、店门口有垃圾我就想扫掉姑娘你想想你家里要是有了垃圾你不想扫掉吗?那样看着也舒服你说是不是?”她边说边弯腰把地上的烟头捡起丢进垃圾

1 3


箱。《看见》里有位主人公一位与留守儿童为伴的乡村外籍教师叫卢安克他说过:明就是停下来想一想自己在做什么。想想我们呐喊的口号“润州是我家”在她这平凡的举动前显得如此苍白空洞无力。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了瓶矿泉水给她她说什么也不肯要。最后我骗她说这水是给志愿者发的免费水她才勉强接下。在这座城市像她这样的劳动者还有很多很多劳动者始终有一种质朴动人的美丽。如果说居民的气质和品性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底蕴和格局那么这位心存“大家”不计名利付出的环卫工人恰恰是这座城市最朴实的缩影。

“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这是柴静在采访了抗战老兵之后的感慨这句话也促使我在工作中探索了解人的各种遭遇。在结束不久的实践活动中我曾多次走访一些人这群人中有从苏北流落苏南的带着两个儿子的寡妇有劳改释放在家以手工活维持生计的中年男人也有一直致力于为基层服务的老党员等社会各个阶层。听他们讲经历讲苦楚但是很少听到他们讲诉求他们一直在靠自己的双手双脚在生活的洪流里摸索向前。走访过程中我的领导跟我说在看似繁华的现代都市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是处于社会底层的游荡者他们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在经历了生活那么多残忍、那么多折磨、那么多奚落后仍然顽强乐观地生活着用最简单的方式用即使在艰辛万变的遭遇中也从不改变的淳朴与善良。他们是这个社会的榔头、扁担他们太需要尊重了!生命可以被祝福、可以被厌恶、可以被嫉妒甚至可以被唾弃但是唯独不能

2 3


不被尊重!我们的祖辈留给我们的不只有贫穷还有坚忍、责任和担当!

现在我参加工作已两年有余《看见》也陪伴我走过了工作的所有时光人的生活都是相通的你、我、他之间都有相似之处他人的喜怒哀乐我也必将遭逢我的酸甜苦辣他人也正在品尝。《看见》成了我工作生活中的一盏灯既是良师更是益友。它教会我不管是做本职工作还是其他事情一定要吃苦耐劳扎根实际到生活中去锻炼自己。在基层工作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有人就有生活我必须深入生活去和每一个寻求帮助的人交流内心的诚恳表达的语气服务的态度等等都要通过在实际生活中与不同人的交流发掘和锻炼出来。基层工作无小事从点滴做起及时总结从总结中获得感悟和能量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更地做本职工作。

看见就是让我们去经历、去思考、去进步用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身边所有事情。感恩每一次相遇活过命运的每一个阶段青春或者苍老失落或者昂扬让生活充满一种快乐、知足。多些不计名利的付出多些自由的灵魂多些独立的思考多些悲悯的情怀多些坚实的担当。作为一个青年能够在这样的年华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怀赤子之心去发现、去看见共怀感恩之心去拼搏、去圆梦。这本身就是活着的意义。



3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4a771c36e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3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