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几点经验

2023-01-02 05:10: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几点经验》,欢迎阅读!
汉语,课堂教学,对外,经验

发表于《成功》2009年第8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几点经验



青岛黄海职业学院六校区羊井国际学校 胡莲美 266427



要:对外汉语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本文着重从课堂气氛、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复习方法几个方面叙述了笔者从教几年来的经验,以期揭示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些规律。

关键词:轻松、和谐、汉字、复习方法、写作

近十几年,随着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加之汉语这种古老语言本身散发的魅力,对外汉语逐渐在世界各地刮起一阵旋风,成百上千的孔子学院在世界版图上燃起了星星之火,来华求学的留学生也呈几何级数地增长,对外汉语日渐凸显出其重要性。由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模式的独特性,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外语教学。下面是我从事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几年来的几点经验,供同仁们参考商榷。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对外汉语教学面对的是教育观念、思维模式迥异的外国留学生,其目的是让他们说一口流利地道的汉语,所以必须让他们勇于开口、乐于开口,必须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让他们畅所欲言。轻松不是无组织无纪律,而是紧松有度。太松会使学生变成一盘散沙,不能集中精力,知识难以输入;太严,则使学生噤若寒蝉,达不到应用的目的。由于对外汉语教学多实行小班授课,师生之间的距离被大大缩短,而留学生较中国学生表达方式更直观,对老师的爱憎都表现在学习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做和蔼可亲的循循善诱者,而非高高在上的教导者,要当严谨的传道授业者,又要当学生尊重信任的解惑者。很多老师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之初,都会感觉不适应,因为那种正襟危坐耳提面命的教育模式在这里吃不开,那不但会让学生“失声”,避而远之,甚至会引起他们的反感,教学目的难以达到。

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论在教学还是在生活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信仰,避谈敏感的政治话题,输出知识、文化和爱心,但不输出价值观。 二、词汇教学重视对字的剖析

汉字源远流长,经历了历史的巨大变迁,可以说是见证中华文明的活化石。汉语中的词汇多达几十万,但是常用汉字却只有区区几千个。只要弄清楚一个字根的意思,即可由点到线,激活一连串词汇。汉字是一种表意为主兼具表音的意音文字,由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形成,本身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和艺术的享受,也给教学带来趣味性,所以在汉语词汇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对部首和汉字的讲解。比如,“清、情、晴、睛、菁”这五个字中,“青”是声旁,“氵”表示水,“清”的意思是水纯净没有混杂的东西,那么“清楚”“清澈”“冷清”的意思可推断出。“忄”表示心,那“心情”“感情”“热情”都和心有关。“日”表示太阳,“晴”即表示有阳光、天气好。“目”意为眼,那么“睛”一定和眼睛有关。“艹”表示草,“菁”表示草木茂盛。再如弄清“预”的意思是预先、事先,那么我们可推断出“预习”“预报”“预测”“预祝”“预演”的意思。再如汉语中“火”可以表示生气、愤怒,则“发火儿”“冒火


儿”“火冒三丈”“七窍生烟”“大动肝火”“火上浇油”等都和愤怒有关。适当运用汉字形体演变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来龙去脉和相互间的关联,不但会加深对这些汉字的认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增加趣味性,他们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产生兴趣。“山东秀才念偏旁”讽刺了一知半解、生拉硬拽的作法,运用到汉语学习中却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能激发学生的联想,一步探索汉字的奥秘。

三、把复习课分解,穿插在日常授课中。

新授课是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复习课是“温故而知新”,不仅要加深对具体问题的理解和记忆,还要发现具体问题之间的联系,打通彼此间的壁垒。所有课型中,复习课是最难上的。每学完一本书,复习的压力总是大过课程结束的喜悦。让学生自己复习,他们会蜻蜓点水,难以深入;老师串联知识点,不但有备课的负担,而且难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搞题海战术,一是缺乏合适的习题材料(对外汉语教材虽然如雨后春笋,鳞次栉比,但是缺乏配套的练习册和参考书,给老师备课、授课增加了不少负担),二是学生感觉乏味,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在多次复习课的实践中,我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即把复习课分解,穿插在日常授课中,具体做法如下:

每学完一课,即所有知识点讲授完、练习题处理完之后,设计一套练习题,该习题不但涉及到本课中所有的知识点,还要辐射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包括新旧知识的比较、辨析、反义词、动宾搭配、近义词辨析、多义词释义、习惯用语、量词用法总结等各个方面,要求全面广泛,这些知识点在新授课中大部分已经涉及过,但是由于教材自带的练习题数量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故而得不到加强巩固。这套题在新授课结束两三天之后再发给学生。因为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的遗忘有个“先快后慢”的规律,三天之内遗忘得最快。该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记忆,让知识转化为技能。设计这样的练习题,要求教师在新授课时就具有先觉意识,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融会贯通。学生把每套练习题保存起来,就成为日后总复习的脚本,能减轻总复习时老师备课的负担,也能缩短复习的周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写作,从早期抓起

学习语言必须要实践,说和写是学生输出所学知识的两种方式。由于学生处在纯汉语的大环境中,他们必须也乐于开口说话,因此他们的口语一般进步很快。写的难度大,也最不受欢迎。由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是缓慢的,所以应该有意识地提早抓起。一般零基础的学生学习三个月后,便开始训练他们的写作技能,训练的方式灵活多变,有命题作文、修改作文、组句成段、汉语周记、观后感等等,数量由一百字开始逐渐增多。对于汉语层次低的学生只要求用准确的语言把事件叙述清楚、完满,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逐渐加强对文学素养的要求。对外汉语教学既要教授地道的富有生活气息的口语,又要教授典雅规范的书面语,写作无疑是对书面语的运用和强化。

众所周知,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学习语言规则,而后将语言规则不断内化然后输出的过程,而大量的阅读甚至记忆成诵就是促进语言知识内化的驱动力,“对一些符合文字规则的精品进行过度记忆会导致个体能够随心所欲地驾驭文字及其组句规则,孜孜不息的背诵带来某种惊人的能力——语感。”学生通过大量地阅读范文,不断地对口、耳、眼进行刺激,对隐藏在文章中的语言规则虽不能用理论表达出来,却能在心中形成对语言的不能言明的独特感受,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这种独特的感受会适时地发挥作用,对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50858b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1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