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师”称谓的泛化现象说开去

2024-01-12 18:08:4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老师”称谓的泛化现象说开去 》,欢迎阅读!
泛化,开去,称谓,现象,老师

从“老师”称谓的泛化现象说开去

作者:张国霖

来源:《基础教育 2012年第2



张国霖古往今来,我国对教师的称呼虽然出现了诸如“先生”、“师傅”、“教官”、“山长”等多种用法,但“老师”无疑是时下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最为广泛、最为普遍的一种日常称谓。无论大中小幼,校园中、课堂上,“老师”都是最经常使用到的一个词汇,不仅是承担传道授业、教书育人使命的教师被称为“老师”,而且学校中的行政人员、教辅人员也多被称为“老师”,只是后勤人员,如食堂职工、门卫、司机、宿舍管理员等,一般不被称作“老师”。然而现在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现实中“老师”的称谓已不为教育界所专属,而是成为一个跨界概念,举凡节目主持人、嘉宾、明星乃至政府部门的部分公职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只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或技术特长,在直接的对话或日常交谈过程中,都经常会冠以“某某老师”的称呼。如果说,“用‘老师’称呼非教师者就是‘老师’称谓的泛化”[1],那么“老师”的称谓现如今正呈现出明显的泛化特征,也还“正处于逐步扩大其适用范围的过程之中”[2]。

语言学界对“老师”称谓的泛化现象早在上世纪80年代已有研究。如198710-11月份,黄南松就“老师”称谓适用范围的扩大现象在北京所做的一次社会调查结果表明:当时,除教育界外,文艺界、新闻界、广播电视界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老师”这一称谓,而且文艺界人士被社会称为“老师”的比例最高,离文艺界越近,“老师”称谓也越多。[2]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探讨“老师”称谓泛化现象的表现及原因的文章[1,3]。总体来看,目前这一类的研究主要局限于语言学领域,教育学界反而很少触碰这一话题。个中原因,尚不清楚。

教育界来说,“老师”称谓的泛化应该说是一种好的征兆。一方面,人们在一些知识领域的社交场合频繁使用“老师”的称谓,说明了教师的社会地位正在不断提高,文革时期的“臭老九”形象已完全颠覆。“老师”的称谓一般是与有知识、有涵养、温文尔雅等心理印象联系在一起的,称呼交往对象为“老师”,一般都意味着对对方的尊重。调查表明,从19791980年前后,“老师”作为一种尊称开始逐步应用到较为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这明显与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开始重视知识,教师的社会地位相应得到提高有紧密的联系[2]。另一方面,相对于目前社会上对个别教师品行问题的过分渲染,不断扩大的“老师”称谓泛化现象,也正说明了教师仍然是一个令人尊敬的职业。人们借用“老师”来称呼自己认为应该尊重的人,既在抬高对方地位的同时适当降低了自己的地位,表现出对交际对象的尊敬,又将双方关系置于较为轻松、亲密的环境中,无形中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1]。就如同出现在电视相亲节目中的教师特别容易受欢迎,越来越多的人都不反感甚或喜欢自己被称为“老师”,说明了教师的工作很高尚,教师的形象很阳光,也很亲善。

我们看到,像“老板”、“领导”等称谓也经常在不同的场合被应用到非老板、非领导身上,但不管是称呼者还是被称呼者,都不会当真。同样,“老师”的称谓虽然有所泛化,但其本义并未发生改变,仍然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就学校内部而言,“老师”的称谓在使用上更为普遍,人们会在多种语境中使用“老师”这一称谓,因而也更值得研究。

参考文献:

1]扬清,王娥.“老师”称谓的泛化及其原因[J].汉字文化,2005(2):37-39.

2]黄南松.非教师称“老师”的社会调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4):103-112.


3]高翔.教师称谓的历时演变及动因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515f3dfa8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9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