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之路

2022-07-21 00:35: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之路》,欢迎阅读!
芥川,之路,文学,龙之介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之路及其《罗生门》

梁济邦( 西安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部陕西西安710061)

【摘 要】论文从文学史的角度阐述了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地位和主要成就, 并通 过对其代表作《罗生门》的写作特色、主题思想、现实意义进行剖析, 帮助读者了解芥川的文学生涯 及其《罗生门》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 新现实派作家; 短篇小说之王; 历史小说; 《罗生门》; 利己主义

日本近代作家芥川龙之介1892( 明治二十五) 年生于东京, 卒于1927( 昭和二) 年。虽经三个年号, 但生命却短短36 岁。其生前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或被收入国语教材中, 或被编入《现代文》中, 或被搬上银幕。其作品在国内自不必说, 在国际上也日益被人们所注意, 影响愈加深远。日本家喻户晓的文学奖芥川奖便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获得芥川奖宛如是走向文学殿堂的通行证, 也是每个文学新人梦寐以求的。

芥川是新现实派( 理知派) 的中心成员, 自小聪颖出众, 是日本近代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作家, 其主要作品有《罗生门》《鼻子》《芋粥》《地狱变》《舞会》《河童》等, 均为短篇小说。尤其应指出的是在他发表了《罗生门》后( 当时为东京大学学生) 紧接着在第四次《新思潮》上发表了取材于历史小说《今昔物语集》《宇治拾遗物语》的《鼻子》, 受到日本文学大师夏目漱石的极高评价, 亲笔致信激励他写出更多佳作。受此鼓励芥川笔耕不息, 佳作不断, 活跃在日本文坛上, 并以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送来缕缕新风。芥川1892 3 1 日作为新原敏三的长子出生。生时为龙年龙月龙日故名龙之介。九个月后生母因精神失常, 不得已将其送到娘家芥川家做养子, 所以后来便称为芥川龙之介。在他11 岁时, 生母过早地离开人世, 给其身心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

就学阶段学业出众, 免试进入一高。2 2 岁进入东京大学英文科, 在校期间参加文学活动, 发表文学, 这时期称为新思潮时期, 其间最主要的作品有《罗生门》《鼻子》《芋粥》等, 并成为夏目漱石的门下弟子之一。

毕业之后, 进入其艺术至上主义时期( 大正元年大正十一年) , 主张作品自身的艺术性高于其他,求作品的艺术, 主要代表作有《地狱变》《枯野抄》等。

其后开始自传性作品的写作时期( 大正十二年大正十四年) , 这期间只有两年, 主要作品有《大导寺信辅的半生》等。从这时期起, 身体状况渐渐恶化。

后期虽疾病困扰, 但芥川仍然坚持写作, 因胃肠疾病、神经衰弱、失眠、痔疮等时而去疗养, 逐渐身心疲惫, 最后走入怀疑、自我崩溃的阶段。不安、绝望孤独现于其作品世界里。主要作品有《河童》《齿轮》、评论《西方人》等。1927 7 24 日在家服过量催眠镇静剂- 佛罗那自杀, 英年早逝, 给人们、文学留下了许多遗憾。

综观芥川文学生涯, 不难看出其作品主要集中在大正年间, 作品除随笔、评论、童话、自传性小说外, 大多为优秀的短篇小说。作品根据取材内容, 可大致分为历史小说, 宗教题材小说等。前者有《罗生门》《鼻子》《芋粥》《偷盗》《戏作三味》《地狱变》等。后者有《奉教人的死》《邪宗门》《黑衣圣母》《南京基督》等。这两部分占其作品的一大部分, 是我们不能忽视的特点。他从开始追求宗教的”,到最后的怀疑、迷惘, 也是和他的人生追求、命运归宿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对芥川文学的评价大多数人都给予很高的赞誉, “给人与古典的感觉、静谧、沉着, 将深度和重点有条理地汲入读者心田。”(井汲清治语) 江口涣则有褒有贬: “芥川君作品的基调是包含着理智、精练的幽默。作者总是站在生活的外侧静观漩流”,

作为人生的旁观者, 没有对作品倾尽全心的热情, 也就没有打动人灵魂的力量。总之, 芥川文学使人重新发现了古典作品的深远意义, 在他短短一生中, 写出了历史小说、切支丹物等宗教题材小说、童话、自传性小说、评论等大量作品, 给后人留下一笔不可多得的文学遗产。

《罗生门》是芥川在大正四年1915 年发表在《帝国文学》上的作品, 也被视为是其步入文坛的处女作、出发点, 从此人们开始注意这位文学青年。作品取材于《今昔物语集》( 原文大约有530 , 有情节要点) , 原文简洁, 从心理方面, 仅仅描写了仆人和老妪的恐怖感。而芥川则加工创作成另一种形式, 通过大胆地揭露人类永恒的主题人性的自私, 描写人类的脆弱点, 情节跌宕起伏、有血有肉、引人入胜, 作品文笔流畅。通过此篇显示了芥川作为短篇作家所具有的素质和潜力。

罗生门亦名罗城门, 建于平安京( 今京都) 的朱雀大路南端, 高约21 , 幅宽约54 , 现已不存。作者以此为题, 强调了故事情节的开始、高潮、结束全过程都在这一个场所发生。它是一个人类社会的缩, 无时不在上演着形形色色的利己主义的闹剧

作品梗概如下: 平安朝末期, 某晚秋的傍晚, 一个仆人遭主人解雇后在荒弃的罗生门下躲雨。当登上罗生门后发现一老太婆正从死人堆中拔人头发做假发以求度日, 自己从厌恶到承认其恶为正当行动,仆人


饿死还是做盗贼上受老太婆的影响, 竟顿起歹心将老太婆的衣服抢走, 消失在黑色的夜幕里。

《罗生门》一开始就为读者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之一及罗生门周围的情况。晚时分, 一个仆人站在罗生门下等着雨停下来在宽阔的城楼下边, 除了这个仆人别无他人,仅有一只蟋蟀爬在生漆剥落的高大圆柱上。这暗示罗生门衰败之久。果然紧接着写道: “.. 这两三年京都多灾多难、地震、旋风、火灾、饥馑等接连不断。都城里因此变得极其荒凉。小说开头便给读者一种暗灰色的印, 为将发生的事情埋下伏笔。雨丝毫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他为右颊上长出的大粉刺而烦恼, 呆呆地注视着落下的雨”,穿着洗褪了色的藏青色褂子, 坐在石级上。明天的生计摆在遭主人遗弃的仆人面前, 他在等雨停之时想来想去, 力求摆脱目前的困境, 不然只能活活饿死在墙下或大路旁。死后也会被拖到这个城楼, 像只狗似的被一扔了事。可始终没有下只能当强盗的勇气。天越来越黑, 愈来愈冷, 他自然而然想到了去罗生门城楼上好好睡个安稳觉。于是留心着腰间挂着的木柄长刀, 免得它出了刀鞘。它抬起穿着草鞋的脚, 踏上楼梯最下边的一级。芥川始终对仆人的心理描写细微致至。刚上楼梯时, 仆人以为上面反正都是死人, 而迈上中段时, 像猫似的缩着身子, 屏住呼吸、窥视着上边的动静。发现城楼上点着昏浊的黄色灯, “仆人像蜥蜴似的蹑着手脚, 好不容易才爬上很陡的楼梯的最上边一级。他尽量伏着身子, 长脖子、胆战心惊地窥视城楼里的情况。想知道那个使自己如此小心翼翼, 甚至有些恐惧的人是什么不凡之辈。接下来他详细描写了城楼上死尸成堆、杂乱无章的情况。把各种形态描写得十分逼真, 然后才浮出小说第二个人物—— 一个在死人堆中身着深紫色衣服、矮小瘦弱, 白发、貌似猴子的老太婆。这时分的恐惧和四分的好奇心使他毛骨悚然”,而老太婆没有发现他, 一心一意地拔着死人的长头发。仔细看清以后, 仆人内心恐惧渐渐消失, 对老太婆的憎恶却越来越深, 便持刀跃到她面前, 很快将其擒拿, 进而追问其原由。当老太婆絮絮叨叨说了真相, 仆人的心情从对恶的强烈憎恶到低头看着, 用稍微缓和的口再到把大刀插入刀鞘, 左手按着刀柄, 冷静地听着。以致最终根本不可能去思考饿死之类的事情这一系列变化的外在动力全来自老太婆, 从某种程度上, 仆人受老太婆的启发,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仆人对善和恶的看法已经完全动摇, 行为的选择也就截然不同。那么, 我剥了你的衣服, 你也不该恨我吧! 要是不这么干, 我也得饿死呀! 仆人说着麻利地剥下了衣服, 踢倒老太婆, 很快消失在漆黑的夜色之中。至此, 仆人和老太婆的对峙成为小说的高潮, 经过两人之间的问答, 气氛缓和了许多, 而仆人按照老太婆的逻辑, 他在这一瞬间鼓起勇气去对老太婆施恶, 自己也从弱者变为强者。小说最后写道:老太婆好像死人似的在地上倒了一会儿, 然后光着身子从尸体中间爬起来。他一边发出既像自语又像呻吟似的声音, 一边借助正在燃烧着的火光, 爬到了楼梯口, 在那儿倒垂着短短的白发, 朝罗生门望去, 外边只是黑洞洞的夜。仆人的去向无人知晓。结尾部分也是别具匠心的。给读者交待了两个主人公的结局, 又揭示在利己情况下, 弱者的悲惨命运。也是对人性丑的批判。其中黑洞洞是关键的字眼”,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前途未卜、人生无常的感觉。罗生门又恢复了平静, 而一切都在变化, 新的开始在等待着, 正好首尾相呼应, 然一体。统观小说的全文, 芥川成功地描写了仆人的心理变化全过程, 文章条理清楚, 一环紧扣一环, 使古典历史小说得以升华, 其作为芥川登上文坛的起点之作( 或代表作) 是当之无愧的。作品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在当今也是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 1] 远藤嘉基, 池垣武郎. 注解日本文学[ M ] . 中央图书, 1998.

[ 2] 谷山茂, 猪野谦二等编. 新订国语总览[ M ] . 京都书房, 1998.

[ 3] 芥川龙之介ⅠⅡ[ M ] . 日本文学研究资料丛书. 有精堂, 1981.

[ 4] 森本修. 芥川龙之介[ M] . 樱枫社, 1974.

[5] . 芥川龙之介的宗教思想[ J ] . 日本学刊, 1998, ( 6) .

[ 6] 维译. 罗生门[ J ] . 日语知识, 1999, ( 2) . ( 收稿日期: 1999-07-08) 【责任编校 毛彩琴】 14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5c26967f121dd36a22d82b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