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感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2-11-20 19:11: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张九龄《感遇》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
张九龄,感遇,练习,答案,阅读

张九龄《感遇》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边这首诗,达成文后各题。

感遇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 心。 能够荐嘉客,何如阻重深 !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行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

【注】①开元末,玄宗耽于政事,贬低贤臣,本诗是作者被贬荆 州时借丹橘言志的作品; ②孔子曾有“岁寒, 而后知松柏以后凋也” 语,故后代常用“岁寒”借指砥砺节操。

15. 以下对本诗的讲解和赏析,不正确 的两项是(

...





)(





A. 一、二句写丹橘差别于一般树木, 能够经受住寒冬的残害, “犹” 字的运用包括着作者对丹橘的颂扬之意。

B. 三、四句先以反问语“岂伊地气暖”一“纵”,又以一定语“自



有岁寒心”一“收”,赞叹丹橘拥有耐寒的节操。

C. 五、六句的意思是,丹橘作为上好的水果能够用来招待贵宾,但



是从中原到江南却有山川隔断,贵宾难以到来。

D. 七、八句承接前句而来,是说那些贵宾们的命运难测,只好听天



由命,好像寒暑更改四时交替让人没法找寻。

E. 最后两句指出人们只顾种植桃李而不种丹橘,并以“此木岂无阴”反问收束全诗,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愤恨之情。

1 / 3


张九龄《感遇》阅读练习及答案



16. 杜甫曾夸赞张九龄“诗罢地有余”, 意思是说他的诗意给读者留有想象和联想的余地。 联合详细诗句, 谈谈这首托物言志的诗歌能



让人联想到哪些内容。

【答案】 15. CD 16. ①诗人颂扬丹橘耐寒天性,经冬犹绿,令人联想到诗人自己虽遭显贵排斥, 却刚毅不屈保持正直高洁的质量与情操。②“自有岁寒心”一句充足展现了丹橘坚韧的性格, 历霜雪而弥坚的崇高情操,令人联想到诗人一副自我一定、充满自信的神态,表现出坚贞不屈、 挺秀峥嵘的英豪气派。 ③诗中写丹橘因为路程隔断没法进献给贵宾, 使读者联想到当时朝政的黑暗和诗人遭贬低,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崎岖遭受。④最后两句写桃李受世人重视,而被人们忽略的丹橘却也能绿树成阴, 令人联想到诗人虽因遭到排斥而心情抑郁,但仍自我





鼓励,踊跃高昂。 【分析】

15. 试题剖析: A 应当是“犹”字的运用包括着作者对丹橘的颂扬之意。C项这两句是说丹橘虽好,无奈山高水深,重重隔断,难以把



它运出去,进献给贵宾。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查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全部内容,注意联合全诗进行剖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正确,手法的讲解艺术成效的剖析不对, 语言方面主假如风格不正确, 内容一般为误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 或成心拔高等, 一般都存在显然的错误,本题的两个选项分别查核诗歌的内容和感情。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7549ddaef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e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