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归纳-30年代新诗

2022-12-12 17:09: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归纳-30年代新诗》,欢迎阅读!
新诗,文学史,归纳,中国,复习

三十年代新诗

表现出两个明显不同的发展方向:一是关注现实。二是表现诗人内心世界的情感。 一、关注现实。

三十年代关注社会现实的诗人主要有这样几部分:

1左翼诗人。进步的或左翼的诗歌在社会政治的重压下曲折成长和发展,30年代新诗的重要现象。他们主要是左联的殷夫,左联发起的中国诗歌会。 中国诗歌会:

119329月,由左联诗歌组发起成立于上海,发起人有:蒲风、穆木天、杨骚、任钧等。 219322月创办《新诗歌》旬刊(后改为半月刊、月刊)

3)该会在北平、广州、青岛、天津、湖州等地成立分会,会员有200人之众。

419374月,为适应抗战需要,中国诗人协会成立,中国诗歌会中的诗人大多参加这一组织,中国诗歌会解散。

5)中国诗歌会影响较大的诗人主要有:蒲风、穆木天、任钧、杨骚、王亚平等。 2.与中国诗歌会同时出现的诗人:主要是艾青、田间、臧克家。 艾青:早期诗集:《大堰河》影响巨大。 田间:受马雅夫斯基影响,出版诗集有:《未明集》《中国牧歌》叙事长诗:《中国农村的故事》 臧克家:1932年开始在《新月》月刊上发表新诗,出版诗集有:《烙印》1933《罪恶的黑手》1934《自己的写照》1934《运河》1934)等。其诗富有乡土气息,被称为“泥土诗人” 二、表现诗人内心世界的情感。

与现实主义诗歌形成对照的是,一批诗人执着表现自己内心世界的情感,并追求诗歌艺术的美。 这主要由两大部分诗人构成:一是新月后期诗人群;二是现代派诗人群。 1.新月后期诗人群:

19311月,徐志摩主编的《诗刊》在上海创刊,标志着新月派诗人进入后期发展阶段。其诗人主要有:孙大雨、叶公超、梁宗岱、卞之琳、陈梦家、邵洵美、林徽音等。 关于新月社、新月诗派、《新月》杂志、

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成员有: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主要是英美留学生。成立之初两年内没有专门刊物,主要以《现代评论》《晨报》副刊等为活动园地。1926借《晨报》副刊创办《诗隽》和《剧刊》,提倡新诗格律化,肯定传统戏曲艺术的合理性。 1927年,新月社的活动中心移往上海。

新月诗派:中国现代新诗重要流派之一,形成于1926年春夏之际,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新月诗派”主要以《晨报》副刊的《诗隽》为活动园地。1925年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1926年与闻一多创办《诗隽》,新月诗派形成。前期新月诗派提倡新格律诗,对新诗发展有重要贡献。其成员除徐志摩、闻一多外,还有朱湘、饶孟侃、刘梦苇、孙大雨等。 后期新月诗派主要是以1928年春创办的《新月》月刊和19311月创办的《诗刊》(季刊)为园地。后期新月与政治保持明确距离,提倡健康、尊严与人性,艺术受欧美格律诗广泛影响。 后期诗人除徐志摩、孙大雨等人外,还有邵洵美、陈梦家、林徽音、卞之琳等。 1931年底因徐志摩遇难,《诗刊》停刊,不久,《新月》终刊,新月诗派衰落。 2.现代派诗人群

119325月,施蜇存创办文艺刊物《现代》,所刊诗歌从艺术到思想都有若干共同倾向,被称为“现代派”

2现代派诗人主要有:戴望舒(主将)施蜇存、南星、金克木、何其芳等,他们以刊物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稳定的诗人群。 3.现代派诗人的代表诗集有:《望舒诗稿》(戴望舒,1937《鱼目集》(卞之琳,1935《汉园集》(何其芳、卞之琳、李广田三人合集,有汉园三诗人之称,1936《预言》(何其芳1945)等。 4.抗战爆发后,现代派诗人群急剧分化,现代派诗潮走向衰微,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为40代“九叶诗人”继承和发展。

5.现代派诗人的艺术来源:从外国艺术来看,主要受TS。艾略特的影响,从中国来看,主要继承和发展晚唐五代李商隐、温庭筠等诗人的传统。

6艺术手法:反对直抒胸臆,主要运用象征、暗示、通感等手法。 戴望舒、卞之琳的诗。




1.分析艾青诗作的独特风格

1、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民族、土地、人民尤其是农村劳动人民的爱,感情深沉;前期的诗带有“忧郁”的感情色彩。《大堰河——我的保姆》,诗篇抒发了对乳母大堰河的深厚真挚的爱,以铺陈手法,塑造和赞颂了这一农村妇女勤劳善良的动人形象,对造成她一家悲惨命运的“不公道世界”发出“咒语”。忧郁的色彩源于对灾难深重的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增加了诗歌的动人力量。 2、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求和火一般燃烧的热情。

3、鲜明深刻的意象和浓郁的诗情,想象丰富,比喻新颖,有色调,有光彩,诗中有画,革命现实主义融进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艺术技巧。《手推车》以手推车为中心意象;诗在色调、光彩、线条与音响的调配上十分成功。《我爱这土地》中,诗人运用了象征、暗示、移情等手法。 4、以散文式的诗句自由抒写的自由体形式。不注重诗的外在节律,常用排比、反复等手法表达强烈的感情。

2.简析田间的《给战斗者》的思想和艺术

思想:田间的抒情长诗《给战斗者》是代表田间风格的优秀诗篇。作者以深厚的感情描述了中国人民曾经有过的朴实而安宁的和平生活,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对祖国同胞惨无人道的蹂躏,并发出必须为祖国而战的强烈呼喊。

艺术1、精短的诗行,急促的旋律,跳跃的节奏,表现出诗人对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 2具有饱满的战斗激情和高昂的时代精神的诗歌,在当时发挥了强有力的鼓动和号召的作用。 3.简析殷夫“红色鼓动诗”的特点

殷夫是左联五烈士之一,他的“红色鼓动诗”: 内容:以高昂的革命斗争精神显示鲜明特色。诗篇抒写了他献身革命事业的崇高精神和战斗意志,以及对无产阶级事业必然胜利的乐观坚定的信念。如《别了,哥哥》是一首记实诗作。《血字》是为纪念“五卅”四周年。

艺术:以壮为诗魂,都用浪漫主义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以英雄主义的调子,急骤的旋律和钢铁般的语言,呈现出刚健雄浑的诗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771dde27375a417876f8f1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