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2022-12-28 22:10: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9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欢迎阅读!
高适,岑参,等边,文学史,中国

2019自考取国古代文学()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2019 自考取国古代文学史(一):高适、岑参等边塞

诗人

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1. 识记:高适的一世及边塞幕府经历与诗歌创作。

高适,字达夫。从前生活困顿,有入幕经历,今后官运亨通,是盛唐诗人做到高官而封候者。其边塞诗多写于边塞之行和入幕时期。多采纳七言歌行或长篇咏怀式的五言古诗,将边塞见闻、察看思虑和功名理想糅为一体,凄凉中带有理智的沉着,但基调是大方高昂的。



理解:高适边塞诗《燕歌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燕歌行》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极为复杂的,既有对男儿自当横行 天下的英英气慨的表彰,也有对战争给征人家庭带来伤心的深切怜悯 ; 方面是对战士浴血奋战而忘我的高尚精神的歌颂,另一方面则是对



将领帐前歌舞作乐的不满。此诗虽多用律句骈语,其实不以文采华美见长,而是纵横顿宕、以沉雄气质和浑朴骨力取胜。



简单使用:高适边塞诗的风格特点,气质沉雄、大方悲壮,以骨力取胜。



一、高适的边塞诗是据诗人亲临边塞的实质生活体验写成的,多采纳长篇咏怀式的五言古诗,凄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沉着,但基调是大方高昂的。他热忱神往边功的大方激情,常常使其诗显得壮大雄浑、节气端翔。



二、高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他写的与参军边塞有关的绝句,亦气质沉雄、境地壮阔。



2. 识记:岑参的一世及边塞生活与诗歌创作。

1 / 3


2019自考取国古代文学()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岑参两次出塞深入西北边境,是他一世最存心义的壮举。第二次出塞写的诗都是他边塞诗的代表作。诗歌创作特点:语奇体峻,意亦奇造。



理解: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走马川行赠予出师西征》及艺术



格。



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境大漠中令人生畏的恶劣天气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英气魄的壮观风景,是一种值得赏识的奇伟美。



简单使用: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艺术特点。



此诗写得大气回旋,奇情逸发,最令人称绝的是“梨花开”的意象,是雪花变梨花的错觉,不单表现了戍边将士不畏寒冷的乐观精神,也使边地风光更显奇怪壮丽。



综合使用:高适、岑参边塞诗的不同样艺术表现手法 ; 高适、岑参并称的原由。



表现内容上的不同样:



一、高适反应现实问题要超出岑参。他的诗歌在反应现实的深度方面超出同时好多诗人,其诗歌创作颇多感想而不失高亢,深雄浑朴,有一种感想悲壮的美。



二、描绘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出高适。诗人热忱地歌颂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民域风情,描绘奇怪瑰丽,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绘题材和内容范围。



艺术上的不同样:



一、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察看思虑和功名理想糅为一体,凄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沉着,但基调是大方高昂的。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900aa1775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5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