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传统大学生就业观实现“转型”

2022-12-13 23:22: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对传统大学生就业观实现“转型”》,欢迎阅读!
就业观,转型,传统,实现,大学生

如何对传统大学生就业观实现转型

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改革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也得到改革和完善,大学生就业体制也从原来的包分配转变为由市场主导的新体制。使得大学生就业变得越来越困难,很多人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致使大学生就业率不增反减。尤其在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以后,更多大学生加入到失业人群中,一部分成为啃老族闲逛族,还有一部分选择成为考研族。当代大学生旧有的就业观念,和就业难的现状引起了社会人群的关注和讨论。而大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是阻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关键因素。由此可见,对传统大学生就业观念实现转型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状况的关键。

一、传统大学生就业观对就业的影响

1.要找铁饭碗工作。多数求职者都向往有一个稳定安逸的工作,因此,公务员、医生、教师这些被大家普遍认为稳定性最好的职业成为大家必争之地。

2.自我期许过高。许多大学生不愿委曲求全的就业,还停留在那种高学历就具有高能力,就该拥有高薪职业那种对自身期望和评价过高的传统思想上。

3.注重对口专业。很多大学毕业生求职时只愿意找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不愿意接受与自己专业关联甚小的工作。

4.依赖于学校举办的招聘会。许多学生都希望在学校举办校园招聘会上找到合适的工作。然而,校园招聘会上的用人单位数量是有限的,所能提供的岗位也就那么多,明显僧多粥

不难看出,传统观念仍引导着社会大众的舆论看法,认为普通的工人岗位不适合大学生。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许多大学生无法摆脱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不能积极主动地去从基层做起,发挥出他们的创造力,而是安于这种传统思想,不思进取。 二、对传统大学生就业观念实现转型

1.不要只把国有单位作为选择目标。正确的就业观应是先找到一份工作,然后再选择以后的工作。不然,整天的观望,连能混饭吃的工作都没有,谈什么铁饭碗呢。况且,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改革,现在的非公有制单位也日益增多,他们的五险一金制度也逐渐完善。其实,非公有制单位也没比传统思想里的好企业差很多,何不把他们也作为就业选择? 2.重视对传统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转型的指导。学校应及时对大学生现有的就业观进行指导和调整,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尤其是职业选择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到真正需要自己的地方去工作,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铁饭碗,追求一线城市。

3.朝通用型人才发展。很多大学生过于注重专业对口,不可否认,专业对口能让毕业生充分利用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减少了重新学习新资源的必要。但是,在新的经济体制影响下,没有哪个专业的工作是只需要一种专业知识或技术的,通常情况下都是需要各方面知识的融合应用,需要的是通用型综合型的人才。因此,我们不能只关注那些和我们专业对口的工作,而直接忽视或者放弃在其他单位工作的机会,我们应把握住就业的机遇,珍惜每次工作的机会,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能力,努力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使自己成为一个通用型人才。

4.积极自主择业,不要过分依赖于校园招聘会。在关注校园招聘会的同时,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媒体、网络或人脉关系去搜集各方面的就业信息。并主动去联系这些招聘单位,参加各种面试,努力把自己推销出去。同时,把自我所学的知识和兴趣爱好与社会需求联系起


来,积极迎合社会需要,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而不应该互相攀比,眼光过高,不能正确地看待就业,以致失去就业机会。

5.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正确观念。招聘单位在面试时会看你在校的成绩及所获证书,但在工作中,注重的是你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以及敬业精神。这就需要毕业生从生产实践中逐步获取各方面的经验,为自己以后的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应积极引导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让他们在普通工作中获取为人处事的经验,然后再选择职业。这样使他们能充分地认识自我,看清理想与现实的差异,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地总结吸取经验,顺利地投身到工作中去。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就业榜样加强就业相关政策的辅导,帮助学生做好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传授给他们做人的道理。

6.对毕业生做几点加强性的教育工作。首先积极向大学生阐述目前与就业相关国家地区政策,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评价自己,给自身进行正确的定位,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不断前进的动力。其次,鼓励大学生积极到基层和农村去。积极宣传志愿服务基层的事迹,树立就业榜样,以此作为大学生去基层的精神动力。与此同时,老师利用课堂等途径,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授他们做人的道理,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

参考文献

[1]张充 大学生就业的状况分析和探讨[J].魅力中国,2009,(30)。

[2]徐振宇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当代经济,2010,(17)。 [3]于慧 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J].人才资源开发,2009,(08)。

[4]徐振宇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当代经济,2010,(15)。 [5]卢东升 浅议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J].科技资讯,2011,(07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931448555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6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