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诗歌练习

2023-11-19 07:00: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托物言志诗歌练习》,欢迎阅读!
言志,诗歌,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小题。

(南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是南宋故臣。 1)请赏析菊花的形象。

菊花不屑与“百花”为伍,宁可枝头抱香死。高洁坚强。 菊花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他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屈服,是个爱国者的形象。 2)请赏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双关、拟人。“北风”一语双关,既指大自然凛冽呼啸的北风,又隐喻来自北方的元朝统治者。他们虽凭借强大的武力灭亡了南宋,却无法征服像诗人这样的孤臣义士。(2分)诗人以咏菊为题,运用拟人手法咏菊写人,也可以说成托物言志,通过赞美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赏析】

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深隐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她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花开不并百花丛",写出了菊花独立清正的节操;“独立疏篱趣无穷”写出了菊花的怡然自得的心境;“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写出菊花坚贞不移的气节。合起来就是,写出了菊花独立清正,坚贞不移的特点。

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坚贞不移的爱国热情。 2、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 的处境,下阕写梅花 的品质。

艰难、恶劣的处境(意思对即可)高洁坚贞的品质

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

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


3、阅读下边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

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①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

②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也可以说,使用了陪衬的写法。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答出两点即可) 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①前两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②后两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b626d3b03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9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