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并进教学相长

2022-08-07 18:49: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问并进教学相长》,欢迎阅读!
教学相长,并进,学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问并进 教学相长

作者:高金辰

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19年第08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和时机、对象,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问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提问目标

课程目标是开展课程教学的关键,它引领着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掌握一定历史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历史问题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以《秦王扫六合》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中若是遵循课本上的顺序向学生提问:秦始皇为强化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办法?这样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缺乏特色,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改变提问方式,先向学生出示两个判断题:1.秦始皇是一个暴君吗?2.秦始皇是否对中国历史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然后,让学生立足于自己的判断从课本上找出相关材料来证实。如此,学生便会带着问题积极思考。 二、注意提问的逻辑性

鉴于历史背景和历史知识的复杂性,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注意循序渐进,从普通到特殊,由易到难,还要对问题的前后逻辑予以重视,逐步引导学生学习。

以《北伐战争》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问学生:南京国民政府北伐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可给予学生引导,让其联系相关历史背景去思考。在讲到济南惨案的时候,教师可以再问学生:既然第二次北伐的目的是讨伐奉系军阀,为何日本帝国主义会派兵参与其中?如此,循序渐进,一步一步解答疑问,能让学生置身于浓厚的历史氛围中,深刻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三、把握提问的时机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所提问题的恰当性,同时还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时机一般包括三种,即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的课前提问、为了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课中提问、为了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深化的课后提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視时机的把握,及时设置科学有效的问题,能够优化课堂提问效果。 四、提问要温故知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ba389d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e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