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读书笔记多篇

2023-02-06 18:37: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劝学》读书笔记多篇》,欢迎阅读!
劝学,笔记,读书

《荀子》一书共32篇,前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所记。文篇有标题,这是对《论语》《孟子》等语录体文章的发展,也是先秦说理文臻于成熟的一个标志。《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意在劝导与勉励人们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进行学习。

《劝学》读书笔记篇一:

中学时代背诵的课文,多是为了应付高考,怎么考,就怎么记。如今那些东西早就丢掉九霄云外去了,只是因为当时记得牢,至今仍有些许脑残。生活里的种种逐渐经历后,亦对个中道理有了更深切的体悟。

感觉荀子的《劝学》里很多话都说得异常精辟,重新找来再读,恍然间感获良多。 文章开头就说: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学习更是不能停止了。活到老学到老不再仅仅是一种口号,更是规劝与忠告。荀子在后文也提到: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也正是这个意思。同时,自主学习,终生学习更是在大学里提的异常响亮。身为作家和画家的刘墉在上了大学后仍非常努力,就连恋爱都是边画画边谈的。他说,我现在的努力是自觉的,自觉生命是无法遏制的向前,而非父母师长在后面鞭策,功名利禄在前面诱惑。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就是要在终生学习的基础上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把前人拍在沙滩上的本领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我觉得这几句说得非常好。它告诉了我们所谓的创作创新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我们首先要继承。这点很重要。譬如我们整日冥思苦想出一个道理,自以为是自己独到的见解。后来却在书上看到前人早就想出来了,而且比自己想得更充分更详细更深刻。

现在我们说创新创新,喊得很响,但是如果连之前的知识都没有继承,又怎么去创新。台湾管理学教授曾仕强在《什么叫做内方外圆》里说:方形是经,圆形是权;有经有权,有所变,有所不变;不可不变,不可乱变;持经达变,变只能变在20%理,叫做创新,80%不能变。 而曾仕强所谓的这80%就是我们要继承的,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再谈创新。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是掌握了80%之后所达到的效果,是站在巨人的肩头看世界,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方法。 荀子在举了几个受环境影响而被改变了事物原貌的例子后,说道: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把寺庙建立在**院旁边会是一种怎么的结果呢?当然,我指的是寺院。他们每天看着灯红酒绿的生活,听着靡靡**秽的声音,恐怕那时没有一个和尚能够修成正果了。寺庙修在山上,脱离红尘,才能不被红尘所乱,其实也就是眼不见为净。欧文说,人是环境的产物。诚不欺也。

关于这点,我认为善恶本就出于人心,你把哪个开发的多些,哪个抑制的多些,就会产生了不一样的效果。我想三国时期的刘备是懂得这个道理的,所以他告诉刘禅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还有一个种说法也很好,就是好比说鲁迅所以成为鲁迅,是因为一个可以成才的人在鲁迅经历的环境成长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李白、岳飞、刘德华等等,都是一个可以成功的人放在不同的环境后所产生的不同效果罢了。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尼采把人生的境界分为三种:骆驼、狮子和婴儿。沙漠里踽踽独行的骆驼就是不断积累的阶段,等到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达到了狮子的境界,也就是荀子所谓的风雨”“蛟龙了。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是对刚才那句的具体补充说明,最近因为韩寒的杂文记者采访了蔡骏。蔡骏说了这样的话,之前和我一起写小说的都放弃了。我想他们都坚持下去,也许出来的蔡骏恐怕就不是一个了。这就是坚持的结果。

《劝学》后面的文字我觉得有它的时代局限,又因为荀子是拿一个成熟完美的标准去教化人的,所以难免苛刻,就不多说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c0466bef2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9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