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文明与社会文明的关系

2022-12-10 02:22: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生态文明与社会文明的关系》,欢迎阅读!
文明,生态,关系,社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生态文明与社会文明的关系

作者:姚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02

摘要马克思主义社会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本文指出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社会文明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又一重大突破,从基本内涵上讲,生态文明与社会文明的构成要素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并深刻影响社会文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生态文明 社会文明 社会生活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1-195-01

十六大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后,马克思主义社会文明的理论体系趋于完善。随着全球环境问题凸现,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合作更加紧密,十七大适时地把生态文明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绿色文明也因此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 社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从广义上讲,社会文明是一个整体,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进步状态,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的内涵可以从横向上进一步划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将人类社会分为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个部分,它们与文明的关系正如钱学森所言,“经济的社会形态表现为物质文明,政治的社会形态表现为政治文明(又称民主与法制),意识的社会形态表现为精神文明可见,社会文明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构成的体系。

随着环境恶化日益严重,人与自然的矛盾进一步加剧,生态文明成为新世纪人类文明的大趋势。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基于环境问题的国际间合作愈加频繁,中国政府也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1993,《中国21世纪议程》完成初稿;2007,《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发布,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概念;200911,政府宣布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40﹪到45﹪的目标。在生态文明的引领下,中国坚持以保护环境为基点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自然,呵护自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二、生态文明与社会文明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社会文明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又一重大突破。胡锦涛指出,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之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具有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十七大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进一步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可见,生态文明已经从中国特色社会文明理论中凸显出来。

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不从属于任何一种文明,是对社会文明起独特作用而又相对独立的文明要素。如果说,物质文明是发展基础,精神文明是文化灵魂,政治文明是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就是社会文明的外延,是社会与环境关系的体现。生态文明的地位是由人与自然关系的地位所决定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两方面的关系,一是人伦关系”,二是天人关”,它们分别代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也认为,“生活的生产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可见,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并列的概念,生态文明具有与社会文明同等重要的地位,它是社会文明在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领域的扩展和延伸。

从更大外部系统来讲,生态文明与社会文明构成一对紧密联系的因子。首先,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的必要前提和必然选择。长期以来,过分强调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保护,使某些地方的生态系统遭受到毁灭性打击,造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加剧,生态文明的提出使物质文明具有了新的内涵。十七大报告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经济又快又发展调整为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求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发展的质量,增加发展的绿色成分。其次,生态文明使精神文明的内涵更加丰富。人类对自然的态度经历了敌人到榜样,从榜样到对象,从对象到伙伴的历史演进过程。这种从敬畏自然征服自然和谐自然的生态观必然在人类精神层面产生重大影响。生态文明下的精神文明,更提倡尊重自然、认知自然价值,建立人自身全面发展的文化与氛围,从而转移人们对物质的过分关注。在当代,“生态道德的培育已经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再次,生态文明引领政治文明的发展方向。生态文明下的政治文明,尊重利益和需求多元化,避免对生态的破坏。绿党正是以生态问题为契机,以政治观念创新为基础,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政党。欧洲绿党陆续进入国家政府以及环保组织的蓬勃发展表明绿色政治浪潮正在兴起。2009年底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被称为二战后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国际性会议,充分体现了生态问题对当代政治的深远影响。 注释:

虞崇胜.政治文明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83.

王素珍.试析四个文明两个文明的辩证关系.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6).9.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

[]汉斯·萨科塞.生态哲学.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3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c2148f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6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