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徐健顺 李商隐《无题》的吟诵

2022-12-27 00:17: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4 徐健顺 李商隐《无题》的吟诵》,欢迎阅读!
李商隐,徐健,吟诵,无题,14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的吟诵

徐健顺



以前香港歌星徐小凤唱过一首歌,是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的前两联,后来大

陆不少歌星也翻唱过,风靡一时,现在30岁以上的人大概都会唱。但是,这是西方作曲法做出来的,一望可知曲作者不懂诗词格律。

这首歌对第一联的唱法是:

6 6 5 6 7 6. 7 676 5 3 6 5 6 2 3

两句的旋律居然完全一样。然而,这是一首七律,律诗的规则是偶位字平仄同句相间、同联相对,就是一句之中二、四、六字的平仄是一平一仄间隔开的,而一联之中二、四、六字的平仄相反。这两句第一句的偶位字平仄是“仄--仄”,第二句是“平--平”。平声就是现在的一、二声,仄声就是现在的三、四声(外加现在消失的入声)

这首歌是按照国语创作的,国语和普通话一样,平声字声调高,仄声字声调低。您看,按照五度标音法,一声是55调,二声是35调,都在上面。三声214,四声51,在下面。这叫“平高仄低”

为什么会有格律这东西?因为吟诵呀。吟诵的时候,字音都拖长,要是老是高音,累死,老是低音,也累死,而且难听。所以,要一高一低地唱。汉语是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所以每两个字要变化声调,这就形成了格律的“平仄相间”原则。当然,在古代,并不都是平高仄低的,很多地区是平低仄高的。

这样您就明白了吧,徐小凤的歌把两句格律完全相反的诗唱成了同样的旋律,结果就只能是:倒一大片字。

这首歌的第一句倒真是依字行腔的。“见”字低唱,“难”字高唱,“亦”字又低唱,可见是按国语唱的。所以,第二句必然就把“力”唱成了“离”,把“花”唱成了“话”。旋律走向全反了。

吟诵是严格地依字行腔的。相信吧,这也是李商隐当年做这首诗时的方式,尽管曲调不同,但是平长仄短、依字行腔,这些原则是一样的。李商隐可不会朗诵,他只会吟诵。

吟诵的时候,如果按照普通话,那么平高仄低。这首诗是仄起七律,它的二、四、六字的格律是:

仄——平——仄,平——仄——平。 平——仄——平,仄——平——仄。 仄——平——仄,平——仄——平。 平——仄——平,仄——平——仄。 所以旋律就应该是:

低——高——低,高——低——高。 高——低——高,低——高——低。 低——高——低,高——低——高。 高——低——高,低——高——低。

每联最后一个字是韵字,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所以全部是平声字。韵字吟诵时拖的最长,而不管什么音,只要拖的足够长就都会是平声的感觉,所以,最后一个字,即平声的韵字,是可以采用低平的旋律的,当然高平也可以。






吟诵的“平长仄短”的原则是指:在近体诗词的吟诵中,字音的长度分为三种:长、中、短。

长音:韵字和二、四、六字中的平声字。

短音:入声字。这首诗的入声字有:别、亦、百、觉、月。不算多,但是用的好,您体会一下。这个问题以前说过,恕不赘述。

中音:其他的所有字。

按照以上原则,我保留了徐小凤歌曲的第一句的旋律,但把入声的短音顿挫读出来,并从这个旋律出发,创作了一个吟诵这首诗的吟诵调,如下:

6 6 5 6 7 6. 7 676 5 3 0 5 0 23 6 6 5 3 2 3 1 0 2 3 5 2 3 1 7 6 1 1. 2 1 6 0 6 6 7 6 7 6 5 3 0



2 2 3 5 6 3 0 4 3 4 3 2 2 2 3 2 3 35 成灰

6 6 1 2 7 6 1 2 3 1 2 7 6 1 121 1 6 2 0 3 5 5 6 5 6 5 3 4 3 3

6 6 7 6 6 5 6 5 3 0 3 4 3 4 3 2 1 0 无多 2 5 7 2 2. 3 2 3 2 5 6

青鸟 殷勤

(注:红色为高八度的音,请排版时加上音符顶上的点。

如此,一首舞曲性质的流行歌曲,就变成了正宗的吟诵。您试试,哪一个更符合原诗的涵义、味道?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f6eb017cc7931b765ce151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