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数物接龙》反思

2023-04-02 11:31: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数学《数物接龙》反思》,欢迎阅读!
接龙,反思,数学

数学《数物接龙》反思

数学活动数物接龙是用游戏的方式将数物进行匹配接龙,在游戏的过程中继续感知7以内数、物之间的等量关系。

在本次活动中我先以集体活动导入,让幼儿尝试进行接龙。在孩子了解规则以后再进行游戏。但整节活动下来效果不甚理解,我最初想由孩子的“学”引出接龙的规则的目标也没达成,反而变成了教师的“教”。整节活动生硬、无趣。活动结束后,王老师和顾老师针对这节课提出了很多精彩的点子,共同帮助我找出不足,想出解决方法,从而促使我更快进步。在这节课以后我对进行了重新的反思,并把这节课重新上了一遍,这是这一次的重新上课,让我发现了孩子们聪明伶俐,也让我深深地反思。同样的一节课,不同的上法,却给我呈现截然不同的效果。可见一个教师对教案的把握有多重要。

下面我就围绕这两次的课堂分别进行反思。

在第一次的活动过程从集体活动到个别操作,再到交流评价。在集体活动环节先出示一张卡片,卡片上是一只瓢虫和数字三,目的是引出一只瓢虫和数字三数量不等,要数物匹配,进而进行数物匹配的接龙。但是在这一环节我没有预设到孩子已有的经验是1234。。。的排序。这个时候孩子有的是按照数字排的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有的按照动物数量多少排的。他们没有理解这是一个数物匹配游戏。正式因为这个导致了部分孩子在个别操作时乱排的现象。整个活动孩子兴趣不大。

在第二次的时候我采用了王老师说的的三部曲。1、幼儿个别操作,提取有效资源,引出数物接龙。2、数物接龙个人游戏3、实际应用,数物接龙游戏多人一起玩。在这次的课上孩子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让我惊叹,孩子整节课兴致勃勃,游戏结束后意犹未尽。在实际应用环节,每个孩子提供了一份卡片,让他们两两玩或者多人玩。游戏开始我就欣喜地发现孩子其实能力不差,教师的引导很重要。他们自己商量通过石头剪刀布确定了谁先放,谁后放。上一节课上孩子是一个人玩,会的小朋友拍完了以后就开始无所事事,不会的小朋友就随便排


排,而现在:

小许、小雨、小马三个人一组,小许放了一张以后,小雨顺利的接上去了,小马看了看桌上的卡片犹犹豫豫的抽出一张卡片摆上去。这时,小许叫了起来:“错了错了,不是这个。”小马赶紧拿起那张卡片,又在手上找卡片,不知道放哪张。小许:“你看看后面的数字呀,是数字几就找出上面有那么多只的小动物啊。”小马看了看桌子上的卡片,拿出一张卡片放上去。“对了,就是这个!”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小马渐渐掌握游戏方法,越玩越顺。

这是一个典型的“小兵教小兵”的情节,而且效果还不错。我们都说有效的生生互动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有时候我们害怕自己控制不了那个场景用师生互动代替了生生互动,以至于一节课活动方式单一,无趣。

在第一的活动中孩子接龙排的都是一条直线,而在第二次的活动多人游戏环节中中却出现了很多样本,有的排成蜗牛线形,有的排成了封闭的四边形,还有的排成了长城线形的。当我问他们怎么想起这么排的时候,有的回答说一起想起来的,有的说两个人一起玩太长了就转弯了。看,孩子的思维多开阔啊,这些都不是我们平时教出来的,而是孩子在自然、轻松、预约的状态下自己创造出来的。

我们平常总是说:“应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可是怎么才能真正的做到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还需要我们老师进一步的思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f8193a59d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1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