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重阳节》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2-10-17 21:54: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重阳节》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重阳节,教案,原文,反思,语文

《重阳节》是一首描写重阳节的儿童诗。诗中写了九九重阳天高云淡,惠风和畅的季节特征。写了古今人们登高的不同目的,也写了人们美好善良的祝愿。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重阳节》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重阳节》原文 九月九,是重阳, 秋日晴,山风清。 古人登高避天灾, 我们登高赏风景。 登高望远秋色美, 敬老爱幼享太平。

【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重阳节》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在老师指导下描摹“人、太”

2、朗读课文能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记住课文内容,并尝试背诵。 3、读儿歌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引导学生从小学会孝敬老人。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揭示课题:

1、出示:节(指名拼读、齐读)

2、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我国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 3(出示节日名称),春节是我们常说的农历新年,可以放假来庆祝。这些都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节日。人们在不同的节日中可以做不同的事情来庆祝,今天我们就重点来了解其中的一个节日――重阳节。

4、出示课题,指名拼读“重阳”。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我们在35课中学过,出示:“轻重”(齐读)这种一个字有两个以上的读音,我们称它为――多音字。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44课(出示课题,齐读) 二、读通课文,教学生字: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想: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在哪一天? 2、出示课文,指名读。(指名评:字音是否读准?) 3、男女生读文、同桌互读(互评:加字不漏字) 三、学习课文,了解内容。

1、引读:重阳节是――:九月九。九月九日是――重阳。

2农历九月九日刚好在中秋之后,当时的景色怎样?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

1)出示卡片:景色(指名拼。正音:后鼻音、平舌音)怎么记住?(日+京) 2)找出文中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读。(文中句子变红) 3“秋日晴”可以用一个词语来说――出示:秋高气爽 “山风清”可以用一个词语来说――出示:云淡风清 3、那么,人们在重阳节会干什么呢? 1)引读:古人―― 我们――

2)学习生字:出示卡片:古人(指名拼读、齐读)就是古时候的人。“人”与“八”比较。“人”的笔顺规则

登高(指名、开火车拼)即登上高处,这“登高”可以是爬山、登高塔。 3古代民间有重阳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那么,人们登高做什么呢?


引读:古人登高―― 我们登高――

4)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听重阳节的来历的故事)

4、后来,人们就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自己读好课文,试着背诵。 5、自古以来,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登上高处,一边观赏秋天的美景,一边许下心中美好的愿望。如果你也登上高处,你会为你的家人和朋友许下什么美好的愿望?

6、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之外,还有观赏菊花、遍插茱萸(茱萸是一种植物,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避难消灾)、喝菊花酒、吃重阳糕等活动。

7、今天的重阳节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敬老节、其老人节。想一想,这一天,我们还可以为老人做些什么呢?(指名答) 我们不仅可以在重阳节这一天为老人做事,平时也应该为他们做事。 四、复习巩固、课外延伸

1、生字都认识了吗?猜字谜游戏 一撇一捺不是八,猜猜我是谁?(人) 羊儿羊儿大大大?(美) 大下多一点。(太) 我有十张口?(古) 太阳照耀北京城?(景)

2、出示: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正是秋高气爽、云淡风清的时节。古人登高躲避天灾。现在我们也在重阳节登山观赏秋天美丽的景色,并祝愿家家平安。 (自读、指名读、齐读)

3、九九重阳,因为“九”与“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的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而且秋天又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人们历来对重阳节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的诗词佳作。(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篇三】小学一年级语文《重阳节》教学反思

《重阳节》这是一首描写重阳节的儿童诗。诗中写了九九重阳天高云淡,惠风和畅的季节特征;写了古今人们登高的不同目的;也写了人们美好善良的祝愿。诗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代讲,达到读文识字的目的。利用对文本的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国传统节日的教育

一年中又很多的节日,可是小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却不熟悉,对课文的内容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就让学生从生活实际情况出发,在课前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吗?”“春节。“父亲节。“圣诞节。”……听着孩子们五花八门的答案,我只是微笑而不作答。“今天老师交给大家一个任务,回家后问问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我们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平时是怎样度过的,尤其是重阳节又是怎样度过的。你也可以上网找资料,明天到课堂上来交流,看看谁的记性最。”孩子们一听,都兴趣十分高涨。因为本班学生语文基础较好,有一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已经认识了许多汉字,所以尽管学生对重阳节比较陌生,但通过课前查阅有关资料增加对重阳节的了解,可以提高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并激发起学习课文的兴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2dd229325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b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