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

2022-07-17 01:00: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归园田居》,欢迎阅读!
园田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袁华玲,我申请的学科是高中语文,我今天试讲的考题是《归园田居》,下面是我的试讲内容。

《归园田居》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是阅读鉴赏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归田园居》这首诗写诗人弃官归田,决心归隐和躬耕,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首先,根据高中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基础,并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陶渊明诗歌特点,设计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生活经历,全面理解陶渊明其人。反复吟咏,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田园风光,用心灵之笔描绘出心中的“世外桃源”。 3.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基础,确定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意象,感受意境,体会情感;反复诵读,感受五言诗的魅力,了解其对后世的影响;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难点:通过诗中形象及语言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的精神。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要求,重点讲授本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归园田居》课时安排为1课时,本节课主要讲授第1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一说到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同学们脑袋里闪过的是谁? 恩,对。陶渊明。 他有很多诗作被人千古传诵,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今天我们来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起走进他笔下的田园世界。 二、 常识简介 1.作者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陶渊明,一名潜,字 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有“田园诗人”“隐逸诗人”“靖节先生”“五柳先生”之称。那么陶渊明的作品风格是怎样的呢? 对,他的作品大多些退隐后的生活,表现田园风光,农民劳动生活和农村风物,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歌情感真挚,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脱俗,对后世影响很大。

他开创了田园诗题材,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同学们你们知道的陶渊明的其他作品还有哪些? 对,《桃花源记》《饮酒》《归去来兮辞》和《归园田居》等,它们都是田园诗的代表作。 2.背景介绍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归园田居》就是他归隐后的一部诗作。 三、 诵读诗歌

下面老师范读下诗歌,然后同学们自由朗读。在朗读之前请同学们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羁(jī) 暧(ài)


四、 划分层次

通读了全文,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这篇文章。同学们如果让你们给这首诗 划分层次,你们会怎样划分呢? 我听见有同学说,第一层是前六句。“少无适俗韵”到“池鱼思故渊”。 恩,非常不错。那么这一层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呢?对,这一层主要是诗人回忆弃官前的内容。诗人“性本爱丘山”,可是随俗当了官,“误落尘网中”,从少年算起,“一去三十年”。从“开荒南野际”到“鸡鸣桑树颠”为文章的第二层,写归园田。诗人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诗人弃官回到故乡,开荒,守拙,生活在自己的田园之中。文章的第三层为文章的最后四句,从“户庭无尘杂”到“复得返自然”,写诗人回归后的悠闲自得。由于眼前环境清幽,心境闲适,更猴知以前误落“樊笼”,而今重返“自然”,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本性的田园生活。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厌弃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向往。 五、 讨论分析

刚才我们理清了整首诗的脉络结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几个问题。 1.作者从何而归?

对,同学们说的很对,官场。

作者在诗中将官场说成“尘网”和“樊笼”,这些词反映出了诗人对待官场的 态度怎样的呢?

对,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那作者又为何而归?

对,从诗中我们可以得出2个原因。 1 本性爱田园。

2 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

在文中的第一层中有这样一句话“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我们该如何理解它呢?

“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这二者的特点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觉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说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以唤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3.既然作者厌倦了官场,那么他又打算归向何处呢? 对,归向田园。

那么请同学们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有哪些?用自己的话描述。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屋后榆树柳树遮蔽着后檐,桃树李树排列(在)堂前。隐隐可见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乡里轻柔飘升的炊烟。极目远眺,炊烟融入暮霭,侧耳谛听,依稀听得犬吠鸡鸣。

4.作者的志向是归向田园,那他归去又会如何呢? 在文章的末尾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感受到作者的那种“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神”之感。作者是在写自己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抒发内心的轻松、平和、喜悦之情。 六、 课堂小结

好了,讨论完以上几个问题,这篇课文我们也基本学完了。诗人从自己的本 性出发,写自己热爱田园,之后写到田园美,接着表达了自己愉快、舒畅的心情,对归返田园生活做了总结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这就是陶渊明。他的归来,他的放弃,在我们心中留下了许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浩然傲气,鄙弃官场,厌恶功名的高洁情怀。他不仅创作了世界上最清新美丽的诗文,而且塑造了世界上最美好的人格。他的独特艺术个性及伟大品格深刻影响着并将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七、课后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熟读本篇课文,并背诵。 八、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

1、从何而归: 尘网 樊笼 官场 2、为何而归: 无俗韵 爱丘山 3、归向何处: 南野 园田 自然 4、归去如何:无尘杂 有余闲 舒畅



好了,以上就是《归园田居》第1课时的讲授内容。

各位老师,我的试讲完毕,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谢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3eed485ba1aa8114431d9c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